贵州以16字要求为抓手推进PPP工作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近期,贵州专员办按照“夯实基础、主动介入、建立机制、深入调研”的16字要求,早谋划、早行动,与贵州省财政厅及省内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工作开展,不断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夯实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PPP工作对我办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办领导要求办内同志要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为此,我办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基础建设。一方面不断夯实政策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出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务院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和地方规章,多次组织集中学习,不断夯实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培训,鼓励和引导办内干部加强对金融和投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派办内同志参加财政部和贵州省举办的各项PPP专题培训和再培训。
二、主动介入。为准确了解贵州省PPP项目具体的日常管理情况,对PPP模式推广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我办主动介入,一方面及时收集掌握目前贵州省PPP项目开展情况,分类整理项目推进中相关的基础数据和问题清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贵州省政府推广PPP模式联席会议,在政策制度设计、项目实施管理和推动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上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机制。为适应开展PPP模式工作需要,我办积极同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发改委联系,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间PPP项目信息抄送共享;探索建立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对涉及省内PPP项目推进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充分发挥我办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提出有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深入调研。PPP开展得好不好,既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又要防止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水土不服”。近期,我办会同贵州省财政厅成立联合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出贵州省前期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清单,为PPP项目问诊把脉,提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项目库建设、政策制度层面、财政补贴机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系统整理成功案例,将其在项目实施开展和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