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养老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
文 / 管清友
中国PPP百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元亨祥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由元亨祥经济研究院和民生证券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中国PPP百人论坛”出品,执笔人为中国PPP百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元亨祥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和中国PPP百人论坛、元亨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楚国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欢迎业内人士加入清友会元亨祥PPP研究中心微信群,联系人:唐川(微信:317641575)、杨芹芹(微信:18301917193)。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迁,养老产业供给与需求失衡日趋严重,养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资本逐渐参与到养老服务中,PPP养老模式推行正当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财政部181个PPP养老项目进行梳理,指出其中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一 前景广阔:需求旺盛,供给不足,PPP养老模式正当时
近年来中央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鼓励PPP模式的发展,我国养老产业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也促进了PPP模式在养老产业中的发展。
(一)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巨大、需求不断增长
1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为PPP养老模式推广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总数及占比逐渐增多,二是14岁以下的少儿人口总数及占比逐渐减少。如下图所示,10年间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从20.27%降至16.49%,且少儿人口的总数也在减少;而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总数及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均是增加的。显而易见,照此下去,中国人口总数会快速下滑,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赡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另外全社会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断增加,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已经形成的“421”成员结构模式使每个家庭负担的养老成本明显增大,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向社区和机构养老转变。而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省市养老金出现短缺,政府单方面已经无法独立解决中国养老问题,势必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