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财政部信息公告,哪些违规行为应引起重视?
截至2021年12月29日,财政部共发布241则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号),那么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究竟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政府采购信息公告

2021年财政部信息公告,哪些违规行为应引起重视?

截至2021年12月29日,财政部共发布241则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号),那么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究竟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发现逾数十种违法违规行为

违规

​经梳理,财政部2021年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共依法查处相关参加人四十余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以“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招标文件编制问题”“采购人、代理机构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招标文件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投标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等违规行为出现次数较多。统计显示,从相关参加人来看,在信息公告提及的十大违法违规行为中,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占八成,供应商占两成。

1.招标文件编制问题(违法、有误、不规范、不完整、不严谨)(26次)

2.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24次)

3.采购人、代理机构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17次)

4.中标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相关指标要求、技术参数要求(12次)

5.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11次)

6.代理机构未按规定发布成交(中标)公告、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9次)

7.代理机构未依法作出质疑答复(6次)

8.代理机构拒收质疑函(5次)

9.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的情形(4次)

10.采购人违规组织重新评审(2次)

采购人存在17类问题

信息公告

​梳理发现,信息公告共提及采购人17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招标文件编制问题”“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和“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出现次数较多,位居前三甲。

2021年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提及采购人八大违法违规行为(至少出现2次)

1.招标文件编制问题(违法、有误、不规范、不完整)(23次)

2.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17次)

3.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6次)

4.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的情形(4次)

5.采购人违规组织重新评审(2次)

6.采购人代表在评审过程中发表了倾向性意见(2次)

7.采购人采购方式适用错误(2次)

8.未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执行采购活动(2次)

代理机构存在24类问题

信息公告

​梳理发现,信息公告共提及代理机构24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招标文件编制问题”“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招标文件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出现次数较多,位居前三甲。

2021年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提及采购代理机构十大违法违规行为

1.招标文件编制问题(25次)

2.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17次)

3.招标文件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9次)

4.代理机构未按规定发布成交(中标)公告、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9次)

5.代理机构未依法作出质疑答复(6次)

6.代理机构拒收质疑函(5次)

7.招标文件存在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的情形(2次)

8.未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执行采购活动(2次)

9.代理机构未依法告知供应商投诉权利(2次)

10.代理机构非法干预采购评审活动(2次)

供应商存在5类问题

信息公告

​梳理发现,信息公告共提及供应商5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投标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出现次数较多,均超过10次。

2021年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提及供应商违法违规行为

1.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24次)

2.中标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相关指标要求、技术参数要求、未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2次)

3.供应商涉嫌串通投标(1次)

4.供应商公司涉嫌提供虚假业绩,中标无效(1次)

5.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认证证书无效(1次)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