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数字政府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标准化建设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抓手。”在20届集采大会集中采购座谈会上,浙江省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政府采购处处长唐永良围绕政府采购标准化主题,介绍了中心的做法和经验。
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三零服务”
唐永良详细介绍了中心推进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举措:一方面,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参与财政部制定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办公场所类)(试行)》,参与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牵头制定的《政府采购代理业务内部控制指南》等。另一方面,落实“三零服务”,即实现零门槛获取采购文件、零跑腿参与投标、零延迟支付合同款。推行政府采购“承诺+信用管理”准入机制,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只需书面承诺符合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资格条件,不再要求其提供相关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等证明材料。
细化量化评审因素
推出七套采购文件范本
在实践中,如何解决采购难题,提升采购质效?唐永良介绍,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市场反馈的难点,如“一区一策”导致投标成本高、投诉多等问题,以及电子化政府采购飞速发展,“不见面开评标”模式迅速普及的情况,中心总结归纳了评审因素设置要遵循的相关性原则、对应性原则等七项原则。
“在采购需求编制方面,我们将共性与个性两者结合。”唐永良介绍,对于通用类项目,可制定标准化的需求文本。对于定制类项目,则更强调个性化的需求编制,能够体现项目差异性。
在评审因素方面,中心坚持细化量化合理设置。例如,价格评审模块,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性质合理设置价格分权重;技术评审模块,技术指标应具体明确,可量化的指标要给出具体的数值要求;商务评审模块,供应商业绩是重要的商务评审因素,应明确业绩的具体范围和得分标准,一般以量化形式呈现。
唐永良介绍,针对政府采购实践中存在的采购文件不规范、评审标准不统一、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中心联合杭州市财政局发布《杭州市政府采购文件示范文本(试行)》,推出七套示范文本,形成立体化示范文本体系,实施后成效显著。比如采购文件编制周期大大缩短,最快1天内完成编制,同时废标率逐渐下降。而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也为供应商年节约投标成本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