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全国两会期间,医疗健康成为政策的重点聚焦领域。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话题建言献策、集智聚力。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基层医疗均衡发展这一点上,他们是怎么说的?
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减少跨省就医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抓手。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已具备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但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不尽合理,一些输出医院“输血”多、“造血”少、“贫血”风险大;承接医院新建院区多、技术底子薄,快速形成区域优势较难;一些县域医共体紧密不“亲密”,医疗水平距离群众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减少群众跨地域就医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现存问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建议: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向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城市倾斜。原则上要选择当地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作为承接医院,迅速将承接医院建成本区域内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医疗“高地”。特别要针对当地转出病人最多的学科进行强化帮扶提升,这样建成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才能赢得当地病人信任,有效减少跨省就医。优质医疗资源输得出的同时,也要接得住。要理顺输出医院和承接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职责划分,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技术平移,注重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避免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
建设一体化影像平台
异地调阅检查报告
大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分享了他在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感:在医院工作,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患者拎着一大袋子沉甸甸的胶片东奔西走、满脸焦急疲惫,那是他们在就诊时获得的影像报告。患者们长途奔波、小心翼翼地携带这些胶片很辛苦也很麻烦,并且他们提供的信息量其实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难点痛点,2024年5月份,江苏省率先建成了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医生坐在电脑前就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异地患者的影像报告。平台建成以后,据估计,江苏省全年可为患者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20亿元。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随着各方面支持的不断完善,全国层面也将逐渐实现通用互认,异地患者就诊将更加省心省时省钱。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推广新医疗技术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在群众普遍关心的药品集采机制、新医疗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建议,力求让群众“看病不难、看病不贵”。
药品集采机制方面,陈旺弟代表建议,药品集采不能单纯以低价中标,而要综合考虑质量、供应和价格,确保患者用上放心药。这一点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提及: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在新技术、新治疗方式的普及和应用方面,陈旺弟代表呼吁相关部门及时更新治疗收费项目。据陈旺弟分享:安全性高、准确度好的超声骨密度仪已经生产10年左右,特别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甚至可以带到村居、学校进行筛查。然而,由于没有对应的收费项目,医院无法开展这项服务,患者只能选择传统的X光检测,而X光检测存在辐射风险,对儿童和孕妇并不适用。
2025年全国两会为医疗健康领域勾勒出"优质资源下沉、区域均衡发展"的蓝图,共同筑牢县域健康防线的系列举措彰显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理智慧。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的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