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政府工作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简述十项重点工作。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出2025年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六项重点工作,涉及扩大国内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人工智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加快发展绿色转型,与政府采购同行分享。
扩大内需
财政政策积极宏观调控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预期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安排地方专门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等。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严格落实分级保障责任,筑牢兜实基层 “三保”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对采购人而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在政府采购中做好预算管理,做到能用尽用,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勤俭节约思想,要求各部门习惯过紧日子。2024年10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要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
加快现代化建设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方面,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要求,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
据了解,目前我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标准共16项;与大模型相关的国家标准1项。在国产大模型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政府采购项目不断落地的背景下,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亟需补充完善。
完善招投标体制机制
保障外企政府采购国民待遇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其中包括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
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 “内卷式”竞争。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企业简易退出制度,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推进乡村振兴是政府采购的重要使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2024年1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单位2024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地方预算单位做好2024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预算单位填报2024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时,预留比例不低于年度食堂食材采购总额的10%,鼓励按照15%的比例预留采购份额。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编制动态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改善病房条件,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扩大绿色采购政策支持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之一。2025年1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财库〔2024〕36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北京市朝阳区等101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各政策实施城市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使用的建材属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5年版)》明确为“必选类”的,应当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绿色建材;属于《需求标准》明确为“可选类”的,政策实施城市可结合自身区域位置、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产品,选用种类应不低于建筑项目所涉及的建材种类的40%。
此外,《通知》还提到,各政策实施城市要探索实施对通用类绿色建材的批量集中采购,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部门集中采购机构定期归集采购人的绿色建材采购计划,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要积极推进绿色建材电子化采购交易,逐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绿色建材产品纳入电子平台交易,提高绿色建材采购效率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