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创建评审活动情况的通报》,由北京市财政局总结报送的“构建五类法治课堂,提升财政普法质效”经验做法,成功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至此,该财政局已经连续三年在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创建评比活动中斩获奖项,他们紧扣支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等“总基调”“主旋律”打造法治服务保障示范品牌的做法备受各方瞩目和好评,牵头组织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的该局法制处被评为2018-2023年度北京市法治工作先进集体。
北京财政持续力推的第一项法治品牌是:以公平竞争审查“1+4+N”机制打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北京市财政局着眼于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1+4+N”机制持续推进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所谓“1”,就是把市财政局作为率先推行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的龙头“摆起来”;所谓“4”,就是分领域选取丰台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这四个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示范区作为“四轮驱动”加速“跑起来”;所谓“N”,就是以上述“龙头”和“四驱”带动本市所属各区乃至京津冀地区在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上全盘联动“活起来”。通过持续数年努力,北京市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形成了六个“双向奔赴”的工作格局,即:起草机构与审核机构“双向把关”,专业机构与法治力量“双向支撑”,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双向审查”,内部督导与外部监督“双向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双向拓展”,市级财政与各区财政“双向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专家,对北京市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经验进行专题研讨后认为,这个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已经实现了“七个全国领先”,即:公平竞争审查从出台工作规程快速步入“清单+指引”在全国领先,审查范围从行政规范性文件扩大到“一事一议”等财政政策措施和具体行政行为在全国领先,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有效规范审查工作机制在全国领先,将公平竞争审查触角溯及大规模历史存量政策在全国领先,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主动嵌入公平竞争审查评估指标在全国领先,坚持向市“两会”报告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在全国领先,将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市对区依法行政与依法理财考核以及区级财政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在全国领先。在今年初北京市“两会”展示的首都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改革成绩单上,市财政局以公平竞争审查助力大规模减税降费及专精特新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助力多个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助力政府投资基金“规范管理+拓展领域”、助力政府采购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等举措成为重要亮点。
北京财政持续力推的第二项法治品牌是: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四步快进、七量齐抓”措施打造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工具箱”。北京市财政局着眼于让生产关系加快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针对本局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尤其是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及市场预期的特点,以“四步快进、七量齐抓”的措施全面整饬财政政策“工具箱”。所谓“四步快进”,是指该局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按下全面整饬财政政策“工具箱”的“加速键”,以文件全方位清理实现财政政策体系“瘦身健体”,以文件系统化梳理实现财政政策体系“活血化瘀”,以文件规范化管理实现财政政策体系“强筋壮骨”,以文件高质量治理实现财政政策体系“吐故纳新”。在“四步快进”的总体目标与框架之下,该局还采取了“七量齐抓”的具体措施:围绕“研判变量”,把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两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对照国际经贸高标准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等要求,作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有稳有进、有立有破、提质提效的推动力;围绕“清理存量”,连续21批次废止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统一大市场、推进“放管服”改革及法律法规调整变化等要求不相适应的历史存量文件3207件,厘清核定本局现行有效政策文件为1064余件,其中行政规范性文件134件,并以清理工作常态化运行及责任机制根治文件出口不畅、体态臃肿等问题;围绕“控制增量”,着重从文件立项及议题计划进行源头把控,并将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嵌入本局OA办公平台,有针对性地采取“预警、刹车、纠错”措施;围绕“把握容量”,对本局政策文件数据库进行全面梳理和升级改版,严格区分行政规范性文件与其他政策性文件进行管理与发布,并将该数据库接入市级领导办公“驾驶舱”和人大财经联网监督系统;围绕“提升质量”,研究编撰了《北京市财政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操作指引》,以严格对照“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方式,设置运行文件质效控制“红绿灯”;围绕“评估能量”,连续对本市涉及政府采购、会计管理、契税管理、耕地占用税及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组织开展了实施情况专项评估,及时提出“立改废释”的意见和措施;围绕“锤炼力量”,向本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管理岗位补充了法律专业人才和外聘法律顾问,并将审核监督关口从“最后一公里”加速向文件动议、起草等源头延伸,在严抓严管“红头文件”中打造了会抓会管的硬核团队。2023年,北京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多部行政规范性文件,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深度参与研究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推动本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在快速成长发展中,实现对财政收入贡献分别增长16.2%、10.5%、62.5%。
北京财政持续力推的第三项法治品牌是:以构建五类法治课堂打造财政治理现代化的“领跑者”。北京市财政局深入研究把握推进新时代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对财政队伍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以构建五类法治课堂加快实施“法治明白人”培育工程。该局坚持把“法治示范课堂”摆到龙头位置,利用局党组专题学法、局长办公会会前学法以及领导干部集中培训,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行政、财经领域新颁布实施的重要法律法规,有效发挥法治思想“统”的作用;该局坚持把“法治流动课堂”送到不同领域,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市“两会”现场集中“摆摊儿”宣讲财政政策法规,经常性地带领财政干部到预算部门、基层单位、税源企业等“走访服务+送法释法”,有效发挥法治头雁“引”的作用;该局坚持把“法治视频课堂”扩到多维主体,以“现场+远程”传输、“处长+专家”讲解的方式,将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依法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依法推进财政内控体系建设、依法实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依法支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等专题培训,延伸拓展到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基层财政科所,有效发挥法治骨干“教”的作用;该局坚持把“法治微型课堂”用到急难之处,在机关办公区域设立了对公、对私两个“法治服务角”,以“答疑面对面、全年不打烊”的方式为财政人员提供法律知识宣讲与服务,有效发挥法治人才“帮”的作用;该局坚持把“法治警示课堂”设到干部身边,针对行政案件积极组织财政人员出庭应诉、旁听庭审、以案说法、参观警示教育展览,有效发挥法治案例“促”的作用。目前,北京市财政局已有20多名干部在刻苦学法用法中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他们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工作链条中积极当好分兵把口的“法治五大员”(研究员、宣传员、审核员、服务员、监督员),已经成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提升财政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