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近日印发《陇南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
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支持家电经销企业和家电品牌企业,开展“享绿色家居焕新季”等促消费活动。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做好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培育。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家电流通、回收企业等各方作用,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加强废旧家电回收。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通知》明确,开展绿色产品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以下为《通知》原文——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陇政办发〔2023〕8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省驻陇南有关单位:
《陇南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22日(此件公开发布)
陇南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甘政办发〔2023〕8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强化稳定大宗消费的政策保障
(一)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取消二手车限迁规定,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备案制度,对已在商务部门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应用服务系统中完成信息备案的二手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办理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转让登记时,按照减流程、减材料原则办理相关转让登记。促进汽车更新消费,鼓励以旧换新。对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0.5%征收增值税。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对消费者让利。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优化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二手车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及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城市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地下空间或改建既有停车设施等方式增建公共停车泊位,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推进车位资源共享利用。(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陇南监管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人行陇南市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以下措施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有序推进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因地制宜提升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加快建设直流快速充电桩、充电车位,2024年底实现运营高速(一级)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有效满足居民出行充换电需求。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并执行居民电价,执行居民电价的充换电设施用电(除合表用户外)可根据实际用电情况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执行工商业电价的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高峰时段交易价格不低于平段交易价格的150%,低谷时段交易价格不高于平段交易价格的50%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充电。各县区要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费收费标准开展动态评估,引导充换电服务费收费标准保持在合理水平。(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全面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贯彻执行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相关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坚持供需匹配的原则,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市住建局、人行陇南市分行、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支持家电经销企业和家电品牌企业,开展“享绿色家居焕新季”等促消费活动。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做好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培育。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家电流通、回收企业等各方作用,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加强废旧家电回收。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服务消费供给
(五)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持续举办美食节等餐饮促销费活动,鼓励发放电子餐饮优惠券,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商业等业态融合,打造特色餐饮街区。鼓励引导餐饮经营场所和单位延长支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大力发展传统特色小吃,传承弘扬地方菜、民族菜,推动地方名小吃预包装化,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广透明厨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大力培育陇菜知名品牌,提升陇菜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鼓励宕昌县官鹅沟、武都区万象洞、西和县晚霞湖等有条件的A级旅游景区开展夜游活动,指导武都区古今里、徽县商旅小镇、康县阳坝古街、两当县老南街等休闲街区开发特色化、多样化夜间消费产品,举办夜间文旅活动,激活夜间文化旅游消费。深化甘川陕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协作,围绕“携手甘川陕三日游三省”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针对汉中、广元、绵阳市民推出凭本人身份证可在今冬明春享受陇南市景区门票半价优惠;联合推出官鹅沟、崆峒山、麦积山景区冬春季一票免费互游活动,鼓励各大景区实施门票减免、淡季免费政策,推出陇南冬春季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加大“一部手机游陇南”宣传力度,提升游客体验度;高质量举办官鹅沟“冰雪节”及文县“白马人民俗旅游节”等节会,扩大陇南文旅品牌影响力。积极支持文县打造沉浸式演艺剧目《白马盛典》,成熟后纳入旅游线路产品,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增加受众面广的线下线上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支持建设一批“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持续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足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全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游泳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深化体教融合,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支持参选新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支持各县区组织在旅游旺季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充分发挥文艺在丰富旅游业态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演出聚人气、激活力、促消费。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活动,推动各县区文艺院团进社区、进乡村开展演出活动。深入发掘各地老字号品牌,培育认定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甘肃老字号”。支持鼓励“甘肃老字号”积极参与“中华老字号”评选认定和相关活动。(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实施中西医综合防治,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形成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县域紧密型医供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改善新建村卫生室,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发展“互联网十医疗健康”,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康养疗养等服务和产品,健全、做实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机制,加快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积极扩大普惠型服务供给,鼓励各地提升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积极推动普惠托育服务能力建设,落实政府兴建公办托育机构的主体责任,鼓励采取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或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
(九)开展绿色产品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陇南电商直播村、直播基地建设,着力培训短视频直播人才,开展“走进原产地,拾味陇之南”短视频大赛,发展直播电商,壮大直播经济规模。推动陇南电商平台升级,不断丰富平台服务业态,鼓励和引导传统企业拓展线上渠道,发展线上业务。进一步完善陇南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引进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同城配送服务企业,打造陇南电商业态一体化中心,实现展示展销、直播带货、平台运营、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多种业态集聚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积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资源,推行集约化配送。实施“一村一站”工程,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有条件的乡村布设智能快件箱,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特色产品进城。积极构建“甘味”品牌三级培育体系,全面打造市、县两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培育企业商标品牌,加快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推进“甘味”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工作,构建产地环境、营养价值、质量安全等品质支撑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组织做好“甘味”品牌创建和监测工作,培育打造一批知名“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甘味”企业商标头部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推广“快递+电商/供销社/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深化农村寄递企业与农村电商、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合作,采取驻村设点、集中收集、专线直配等方式,提供定制化寄递服务,助力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参加大型农业节会展会,同步开展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利用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两条腿”走路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数字电商,开发适销网货,推动网货标准化、规模化,打造“一县一品”“爆款”产品;加强自建电商平台建设,助力“小而精”产品、“深闺”特产出村进城;开展全网大促,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构建“平台+基地+合作社+农户+快递”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用市场需求倒逼产业发展和快递进村,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深化东西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积极参加国内知名展销活动,面对面对接产销订单,储备意向客户,壮大销售规模;推动陇南电商域外门店建设运营。按照陇南电商域外门店建设运营规范,以奖代补鼓励运营企业创新工作办法,规范门店运营,开拓域外市场,构建陇南农产品直供一线消费市场服务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积极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国家等级旅游民宿等,打响做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依托全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优化乡村旅游风景道、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加快康县青龙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度,推进宕昌县山湾梦谷古羌民俗、文县碧口古镇、徽县泰湖风情园、两当县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西和县云华山历史文化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加大徽县凤山、武都区坪垭民俗风情、文县尹家坝、西和县宁家村、徽县田河村等乡村旅游点创建3A级景区力度。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营、汽车旅馆等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林草局、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新型消费线上线下融合
(十三)壮大数字消费。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全市电子商务规范发展。深化陇南电商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完善与应用,用大数据成果指导电商企业科学生产、精准营销、降本增效。举办“年货节”“618”“双11”“双12”等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线上政府匹配促消费资金,企业让利营销,上架“满减”“秒杀”“团购”等营销措施,组织短视频达人现场站台“打call”;线下政府搭台,在人流密集场所开展线下展销,开展“买赠”“抽奖”“转发有礼”等活动,刺激市场,拉动消费。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加强移动支付等安全监管。升级信息消费,促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高质量举办信息消费系列特色活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推动创新突破,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服务标准。(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陇南监管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推广绿色消费。紧盯电商新形势、新业态,提升数字、创新、创业、就业、融合等服务能力,拓展“电商+文旅”“电商+康养”“电商+体育”“电商+劳务”“电商+数字”等应用,促进传统线下消费模式向线上转变,以直播带货、带岗、带培等多场景应用,促进消费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鼓励市内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领域标准研制,先行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做好自我声明公开工作。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构建消费平台载体
(十五)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引导培育建设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服务品质,引进消费品牌,打造热点商圈,增强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推动步行街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消费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托育、餐饮、家政、零售、快递、健身、美发、维修、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强化存量片区改造与支持消费新场景发展的硬件功能衔接。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分批次支持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动重点商贸街巷改造升级。稳步推动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实施消费促进专项投资政策,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关键生产线改造升级,指导县区做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争取将更多相关领域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对重点产业消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并优先供应。允许企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地结构和性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文明城市规范要求和所在地临时建设、规划管理相关规定,在建设用地上搭建临时简易建筑,拓展消费新场景。(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持续营造消费环境
(十八)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等加大项目投资,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消费领域特色信贷服务产品。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扩大“信易贷”平台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提升消费领域融资便利度。(市政府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陇南监管分局、人行陇南市分行、市文广旅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贯彻落实省上关于全面开展放心消费的行动,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持续推动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放心工厂,加快形成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对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不断提升消费供给的多样性和便利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深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统计监测,反映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结构的积极变换。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清理制约消费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县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