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如何让各种隐形的差别待遇、歧视待遇?近日,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实地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相关负责人,了解到银川市财政局近年来持续强化日常监督,通过定期抽检中标(成交)项目和不定期检查采购人、代理机构的采购活动情况,不定期抽查采购项目信息公开情况等方式,依法加强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全面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我们持续在全市开展设置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妨碍公平竞争专项清理工作,为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银川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何梅告诉记者。
重点专项清理18种妨碍公平竞争行为
据了解,银川市全面清理2020年以来政府采购领域以不合理条件限定政府采购供应商、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等违法违规问题。
据悉,银川市财政局重点专项清理的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主要包括18种。“(一)不依法及时、有效、完整地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二)就同一采购项目向供应商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三)直接规定外地供应商不能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或者对外地供应商设定歧视性的资质资格要求或者评标评审标准;(四)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银川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科科长汪欣透露,“前面四种主要与有差别地制造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相关,第六到第十种主要与指向特定供应商或者排石特定供应商相关:(五)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六)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七)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审标准;(八)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九)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股权结构等;(十)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在地,如要求在本地注册设立分支机构。在本地拥有一定办公面积,在本地缴纳社保保险等。”
据介绍,银川市财政局重点清理的第十一到第十八种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主要是采购人常见的不规范操作,如无法律依据的‘三库’等:(十一)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依据,设置不合理的项目库、名录库、备选库、资格库等;(十二)要求供应商缴纳除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之外的其他保证金或限定只能以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十三)将供应商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纳税额、成立年限等规模条件作为资格要求或者评审因素。将除进口货物以外的生产厂家授权、承诺、证明、背书等作为资格要求;(十四)要求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前进行不必要的登记、注册等;(十五)要求供应商购买指定软件,作为参加电子化政府采购活动的条件;(十六)在采购需求制定、供应商资格条件、信息发布、评审标准设置、资格审查、符合性审查、评审等环节对内资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十七)在政府采购内控制度中存在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内容;(十八)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定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的情形。
成立专班,审查覆盖30%采购文件
据何梅介绍,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银川市财政局除了要求各采购单位,银川市财政局还成立专班,按照30%的覆盖面,在“宁夏政府采购网”调取相关招标文件以书面审查的方式开展清理,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将对相关采购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要求认真落实相关整改措施。
据悉,银川市还将持续抓好专项治理,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按照突出“巩固、拓展、落实”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问题整改、案件查办、制度建设等工作,尤其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工作,深入分析原因,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分类处置,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线索,积极落实线索移交转办机制,切实有效解决政府采购活动中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监管机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备、法律制度完善、营商环境优化、技术支撑先进、优质优价、廉政风险有效防范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目前已处理银川市专治办交办的26条问题线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良好局面,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