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国家对财政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天津市财政是如何在稳住经济基本盘中担当作为的?作为财政管理重要手段的政府采购又发挥了哪些作用?2023年3月5日,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丽祥。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丽祥
“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采购的重要政策功能。近年来,我们以扶持中小企业、推动乡村振兴为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效能,有效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三驾马车”之一,吴丽祥代表对其发挥的作用寄予厚望。
强化政策效能,赋能稳经济
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是财政的重点工作之一,天津市财政有哪些新动作呢?“我们坚持放水养鱼,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需求上,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公平普惠直接地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涵养税源,培植财源。”吴丽祥代表强调,政府采购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求发展,支撑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津市通过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吴丽祥代表认为,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了让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政策落地,天津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和公开制度,提升政策执行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信息公开手段提升政策实施效能。2022年,天津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总金额318.91亿元,其中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合同份额就有222.32亿元,占总金额的69.71%;面向小微企业采购合同份额160.93亿元,占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总金额72.39%。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业务。2022年,天津市“政采贷”线上线下融资业务221笔,融资金额5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助推经济加快企稳回升。
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是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天津市政府采购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很多实事。吴丽祥代表介绍,通过按照不低于年度食材采购总额15%的比例预留“832平台”采购份额,实现预算单位食材采购与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供给有效对接;鼓励全市各级预算单位工会及国有企业通过“832平台”在全国832个脱贫县范围内采购职工福利和慰问品。2022年,天津全市各级预算单位实际完成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额1.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好的营商环境代表着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吴丽祥代表强调,营商环境应该持续不断优化,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助力。
为了确保市场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天津市财政局在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从全市一张网,集采项目一把CA、一网通投,到严监管、“剑指”违规行为,各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吴丽祥代表介绍,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要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成本,为供应商减负。为此,天津市通过推进全市集中采购项目一把CA、一网通投,会同市政务服务办向区级推广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进一步降低供应商投标成本。同时还通过规范政府采购项目保证金收取、退还等相关工作,着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例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凡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保证金一律不得收取;凡不属于《天津市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的保证金一律不得收取;不得以保证金的名义占压合同尾款。同时,尽量降低保证金缴纳标准,鼓励对中小企业免收保证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吴丽祥代表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手段,天津市财政局为了充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每两年就开展一次政府采购专项清查,严查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供应商参与采购的情形,包括排斥或变相排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成立企业以及外地企业依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违规设置在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定或变相指定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强制企业进入特定有形场所交易并通过本地注册、在本地设分公司等方式设置外地企业进入本市政府采购市场的障碍……
记者了解到,2022年,天津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助力经济稳定发展。2023年,天津市政府采购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