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上传投标文件格式不正确,以及对文件进行压缩后上传造成电子印章消失”“发布的信息公告不能如实反映不同环节的项目负责人”“平台目前要求上传格式为PDF,与真正的电子化招标投标尚远”“部分环节的电子化操作流程过于繁琐,尚需精简”……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采购过程中,类似问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因为我单位不是全流程电子化平台的开发单位,因此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类似问题会及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并反馈给软件开发部门。”辽宁省沈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说。
保障电子化采购安全性、稳定性
信息系统是电子化的工具和载体,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非常重要。那么,在采购实践中操作机构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电子化采购安全性、稳定性呢?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从4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政府采购业务执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是推动云化部署。采购中心和省财政厅对接,推动业务系统迁移到财政云平台上,解决现有业务系统时常出现因资源不足造成系统卡顿,甚至宕机的问题,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二是加强运维管理。除落实系统等保要求、与运维单位及运维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外,制定运维管理规范,落实每日运维管理要求,重点关注如库表空间、磁盘空间等影响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采购中心规定,业务人员须通过CA锁登录业务系统,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对新开发上线的电子档案系统,限定机房、限定机位、限定IP地址、限定机器码,严格审批流程;三是搞好业务协同。江苏省政府采购交易执行系统由省财政厅建设,采购中心运维管理,采购中心与省财政厅信息中心建立业务协同联动机制,及时通报及时化解风险;四是制定应急管理方案。梳理各种应急事项,分类制定应急响应流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我中心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已取得国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三星级检测认证,并通过公安部网络安全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具体通过三种技术手段保障电子化采购安全性、稳定性:一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粒度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并支持事后操作过程录像回放功能,实现运维过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对于电子交易运维过程中的敏感操作可及时预警;二是关键信息数据库层面加密:在评审活动开始前,对供应商信息、响应文件信息、评委信息等进行数据库层面的加密,确保关键信息安全保密;三是重要系统双重控制:评标专家抽取电脑、评标系统使用电脑等重要系统做IP地址及网卡地址双重控制,非指定的IP和网卡不允许访问专家抽取系统和评标系统。
避免信息不对称性
除了保障电子化采购安全性、稳定性外,保障信息对称性也非常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有时候项目完成评审后,很多供应商还在守在电脑前一直等待评审结束,甚至会等上一整天。尤其是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项目,供应商完全不敢离开电脑,就怕错过关键信息。有的时候,截标后,该中心的界面显示报价有效,但供应商的界面还停留在报价确认的环节,致使供应商误以为操作失误导致投标失败,或者项目评审流程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所以,希望电子化采购系统运维人员也要多多与供应商沟通了解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个电子化采购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性问题都会及时调整,但电子评标最怕断电,所以该中心准备了发电设备。之前也发生过断电的情况,主要是夏天用电高峰时出现的短暂跳闸。断电后该中心第一时间先安抚评标委员会,然后联系后勤部门确定断电原因,如果断电时间较短(1-5分钟)可以暂不启用发电设备。如果长时间断电,该中心就会先使用笔记本电脑登录电子化采购系统确认采购流程进度,确认已经完成的步骤是否随机保存,还会与各供应商沟通联系确认供应商的界面状态。然后启用发电机设备,直到设备恢复正常。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该中心也会经常提醒评审专家注意保存评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