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举行新闻发布会,随着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国也将进入“两会时间”。在两会召开前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驻扎高原二十余年,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团长侯云将调研重点放在建设新时代边关上,用智能装备加强边境管控将是他本次提案重点。
解决:看不到、听不到和去不到的地方
侯云说,智能化装备的目标就是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看人不能看到的地方,二是听人不能听到的地方,三是去人不能去到的地方。
西藏军区部队管控近4000公里边防线,边防巡逻路线主要处于高山峡谷密林区,地形复杂,每到雨季或者冬天大雪封山,一公里可能需要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才能踏勘完毕,很多点位官兵们都去不了。途中要穿密林、过冰河、翻雪山,还要面对毒蜂毒虫,险象环生,危险重重。
目前提倡全域全时使用无人机飞行,侯云发现,一般配置的无人机续航时间比较短,无法完成全部任务。另根据基层官兵反映,墨脱片区夏天雨水较多,需要无人机具备防雨功能。此外,该地区经常起雾,这对无人机的飞行和拍照观察,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保障链路:打造智能化陆域储供基地
西藏军区一线,连队、哨所、执勤点、观察哨众多,有不少位于雪山一线、深山密林中的点位物资保障困难,特别是在大雪封山期间,需要靠人力接替背运。近年来,随着边防公路建设的紧前推进,无人机空中运补逐渐成为常态,一线“孤岛”官兵的日常物资保障得到了有效改善,偏远的前沿哨点也能吃上新鲜蔬菜,取暖过冬有了保障。
侯云建议,加快边防一线,全域覆盖、全时间监控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配备,不断提高一线态势的感知灵敏度,同时建议深化与地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快打造覆盖智能仓储、智能投送、智能维修等功能的智能化陆域储供基地,增配高负荷长续航载重无人机,探索建设流动保障模式,以此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保障链路。
据了解,该团官兵在冬季大雪封山时看病困难,长途辗转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021春节前夕,该团还开通了“网”“电”,依托便捷的网络开通“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让官兵身处高原也能挂上“专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