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三大主体该怎么做?(49期)

政府采购信息网 刘亚利 2016-07-06 09:35:44

内控管理:三大主体该怎么做?(49期)

重播

00:00

/

00:00

X1.0

  • 2.0
  • 1.75
  • 1.5
  • 1.25
  • 1.0
  • 0.75
  • 0.5

亚利聊政采,每周与你相约。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昨天发布了。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内控的指导性意见,可以理解为强化政府采购活动内控的顶层设计。  

为了让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采购,近年来,政府采购人上上下下积极探索内控管理制度创新,取得了显着成效。例如,国采中心注重内控建设,实现了五个分离:采购文件编制与审核相分离、标前人员与开标人员相分离、评标专家抽取与使用相分离、评标组织人员与履约监管人员相分离、招标采购与质疑投诉处理相分离。国税总局采购中心按照“制度+管理+科技”的思路,确立了集中采购内控体系……这些内控制度体系的创新无疑是宝贵的。那么,内控制度的顶层设计应该规定哪些内容呢?财政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围绕着“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这条主线,明确了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监管部门三大主体在内控管理上的责任。  

细读《指导意见》,我觉得有七点需要好好把握:  

一是采购人应当明确内部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政府采购执行管理,并牵头建立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不相容岗位应分离。《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强调岗位分设、分离,相互制约。此次文件规定的不相容岗位,主要包括: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核、采购文件编制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等岗位。  

三是相关业务应多人参与。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对于评审现场组织、单一来源采购项目议价、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等业务原则上由2人以上共同办理。  

四是建立轮岗和审计制度。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轮岗交流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应当定期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在岗监督、离岗审查和项目责任追溯制度。  

五是完善决策机制。三大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政府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合法性审查和内部会签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涉及民生、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采购人在制定采购需求时,还应当进行法律、技术咨询或者公开征求意见。监管部门处理政府采购投诉应当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机制。决策过程要形成完整记录,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六是强化利益冲突管理。明确与供应商等政府采购市场主体、评审专家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界限,细化处理原则、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案。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七是完善技术保障。运用信息技术落实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措施,探索大数据分析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将信息数据科学运用于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监督预警等方面。  

本次财政部出台的《指导意见》,相信对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权利运行,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促进提质增效,都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政府采购领域首个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权威、精准的政府采购政策解读、知识分享及招标采购信息,为政府采购各方参加人铺设一条信息高速通道,满足你随时随地的采购、生意需要。

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信息网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