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创设群团服务站 破解基层“三无”老大难
另一个问题是,基层的群团组织在工作对象、内容、载体上交错重叠,却又封闭运行、各自为政。比如一名女工,既是工人,又是妇女,还是青年。基层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资源分割到不同系统,导致谁都没干好,各个群团组织的工作品牌都湮没无闻。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不能将 “红岩驿站”党员服务中心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拓展,把各家群团组织嫁接过来,让群团组织能在这个有形的平台上抱团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聚合党、工、青、妇服务的新平台应运而生。“党建服务中心”和“群团服务站”一个阵地、两块牌子、多方服务。装修“改版”后,2015年8月投入运行。
以前,很多单位的群团工作都“挂在墙上”——只有几个徽章显示着群团的存在,如今,有了“群团服务站”,就解决了阵地的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干活儿?钱从哪里来?当地选择了政府购买——经过招投标,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中标,5名专业的社工团队组建了项目小组,承接服务站的工作。
一大创举是,该服务站的工作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工青妇联手打造群团服务站,其活动都放进“站”里。
“一子落,满盘活。”渝中区探索出的一手妙招,就这样解决了困扰基层群团组织无人干事、无钱干事、无阵地干事的“三无”难题。
国贸中心每年产生的税收过亿元,近200家企业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60%是35岁以下的青年。根据这一实际,该群团服务站选择由共青团牵头打造。
该举措既解决了基层群团组织缺乏资源干工作的问题,又解决了各家群团组织分散资源的问题,因此,甫一诞生,群团服务站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重庆,市级层面还建设了32家群团服务站,各有不同的牵头单位——这取决于所在地的群众分布情况。女性多,就由妇联牵头;工厂集中,就由工会牵头;青年聚集地,则由共青团牵头。
就共青团牵头的服务站而言,而今,团重庆市委牵头打造出首批13个市级群团服务站示范点,还指导建设了42个区县级群团服务站。
众多群团服务站深入群众之中,成为群团工作延伸到群众身边的“毛细血管末梢”,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通过这个抓手,各个群团组织的活动都做实了,各界群众能感受到群团组织的存在,群团组织的群众性得以切实加强,不再是让部分群众错误理解的“衙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