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查预算草案报告
财政预算报告关系到新一年国家各项资金的支出,关系到纳税人的钱都将花在哪里。因而,公众期待通过人大代表的“把关”,代表全国人民监督好国家“钱袋子”。
财政政策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
“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是不少代表审查预算报告时最深刻的感受。
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和平衡难度很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8%,为1988年以来最低。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感受较深,他表示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财政运行保持了基本平稳、各项财政政策有效落实,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胜利收官提供了有效的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
“透过国家账本,看到‘十二五’期间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8%,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财政政策适时加强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让代表们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强举例说,比如通过置换3.2万亿元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债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有力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不过,为何去年的预算资金和今年的预算安排、财政收入的增幅都比经济增长的增幅略低?有人认为,这与财政提供财力支撑相违背。事实不是如此,王一宏代表分析说,我国的税收收入以流转税为主体,在经济下行、价格低位徘徊时,这是规律性的反应,是税收对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逆周期调控的主动作为。
“预算报告体现出区域协调发展责任。”罗建国代表表示,尤其是发挥中央财政的区域调控作用,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联动性。
今年将减税降费5000多亿元。全国人大代表、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夏鹏说,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是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扩大赤字有利保障必要支出
“在去年执行和今年的预算安排中,支出增量和增幅都高于收入。”王一宏代表说。对于今年3%的赤字率,王一宏代表认为,通过适当扩大赤字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这是稳增长目标下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也认为,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很有必要,“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深层次、全方位的调整之中,去产能、去库存等一系列任务,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加之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市场国家摆脱经济低迷需要一定的周期,中国经济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财政收支综合平衡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对于3%的赤字率是否会影响到我国财政运行安全,胡强代表表示,虽然赤字规模扩大,但负债率仍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参考标准,且我国的赤字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属于较低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这样安排,既积极也稳妥。”胡强代表说。
李礼辉代表同时指出,我国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的同时,货币政策也应保持灵活适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需要依靠一定的货币增量来提振经济,因此,应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留出调节的余地。
加大支出力度重点保民生
财政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让老百姓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胡强代表举例说,比如,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等,让老百姓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预算报告对多项民生领域都加大投入,比如2016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让不少人印象深刻。那么,这些加大的财政投入在扶贫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副主任李岷曾在财政系统工作多年,他对扶贫工资也颇有经验,“扶贫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他说,比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光靠财政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还要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李岷代表进一步说。这需要财政“变通”方法支持扶贫,比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就业扶贫。
代表们认为,通过转移支付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财政政策保民生的力度在加大。“2016年中央财政对江西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从预算草案可以看出,中央对江西的转移支付增长15.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5.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3.6%,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对江西老区的倾斜。”胡强代表说。
对于PPP今年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多次体现在预算报告中,全国人大代表、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腾蛟说:“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好民间资本的作用。”林腾蛟代表介绍说,目前福建省正在研究试点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和公办幼儿园招生改革,这有利于给社会资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激发他们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