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山西朔州健全服务体系 改善文化民生

作者: 发布于:2015-12-01 15:51:36 来源:山西日报

  朔州市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省督查组的高度评价。市“五馆一院”、县(区)“三馆一院”、乡镇文化中心建设跃上新台阶。市图书馆被文化部确定为山西唯一一家理事会改革创新试点。朔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山西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利用朔州大讲堂平台举办数十场专题讲座,社会各界反响良好。特别是加强优秀历史廉政文化教育,引导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以历史文化为借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摘自中共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讲话


  A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朔州市市长李海渊强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保证群众的基本需求,做到公益性、均等性、多样性、公共性。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动力,坚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激发文化单位内部活力,建设稳定、专业的文化人才队伍,促进朔州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朔州市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启动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朔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从基础建设还是服务提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得以完善。一是新建了朔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朔州市图书馆、朔州市博物馆、朔州市新闻大楼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并投入使用,成为朔州市文化地标。二是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了朔城区文化大楼、朔城区博物馆、平鲁区广播电视大楼、平鲁区博物馆、山阴县广武博物馆、怀仁县图书馆大楼、应县文化馆、应县图书馆,改建了平鲁区文化馆、图书馆、怀仁县文化馆。整合建设了右玉县图书馆、山阴县文化馆。三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市69个乡镇新建了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为每个站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器材。1688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并为每村配备了价值1万元的设施。建设了1688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2015年启动了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工程,有69个行政村列为试点。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朔城区新建了南城、北城、北旺庄和神头四个街道办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新提升。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同时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文化馆站服务能力,制定了《文化馆创建工作实施细则》《图书馆创建工作实施细则》《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实施细则》《村级文化室创建实施细则》。为加强和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职能,市政府下发了《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的意见》。


  市图书馆积极加快文化信息数字化服务建设步伐,开通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成为全省首家展开此项服务的图书馆。同时,积极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模式,发展了平朔、驻朔海军等图书馆分馆。还积极开展图书下乡流动服务。市群艺馆在做好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的同时,实施了“送辅导下乡”活动,常年开展合唱培训、民歌培训、京剧培训、少儿舞蹈培训、健身舞广场舞培训等群众性辅导培训。各县区“两馆”也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辅导服务活动。


  ——示范区创建舆论引导有力。利用多种方式方法,不断加强示范区创建工作宣传。在文化部网站、中国文化报、省、市广播电视台、《朔州日报》、朔州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刊登稿件100多篇;编发工作简报90多期;《中国文化报》进行了整版宣传;拍摄了宣传片,在市区主要街道LED大屏幕反复播出;利用市内公交车、出租车电子屏进行了“标语”宣传;通过《朔州日报》开展了示范区创建知识有奖问答竞赛;设计印发了一批宣传海报、资料等。通过多形式广泛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对朔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加强了区域文化交流。2010年,组织六项非遗项目在上海世博园亮相,充分展示了朔州市特有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邀请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在怀仁县开展“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让群众感受到了高雅艺术魅力;洛阳市和北京东城区部分书画艺术工作者先后来朔州市,与全市书画艺术爱好者进行了座谈交流,在艺术中心展示了其优秀书画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组织朔州市部分艺术工作者和优秀艺术展品赴洛阳市进行了交流活动。


  B篇 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抓手。几年来,朔州市始终把群众文化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活动全年不间断,并逐步形成了一些群众认知的文化活动品牌。每年“两节”期间,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连续几年,组织举办了合唱艺术节、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山花奖”展演、“周末大舞台”活动、排舞展演、少儿才艺展演、书画展等文化活动。仅就2014年,就组织举办了第二届少儿舞蹈大赛、“情感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朔州选拔赛活动、“朔州好声音、唱响中国梦”活动、第五届朔州市“三小”调演活动、第五届朔州市民才艺展演、第四届朔州市社区市民排舞展演、第二届朔州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五届朔州市中老年秧歌展演、朔州市书法摄影展、第五届朔州市舞台艺术“山花奖”展演、山西省第十四届“杏花奖”朔州赛区评选、朔州市“舞林大赛”活动等十多项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


  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朔州市依托农家书屋,每年都要开展农家书屋读书活动,采取征文、有奖问答、科技致富讲座等多种形式,2012年收回有效答题卷35000多份;2013年收到群众读书笔记2000多册,心得体会1000余篇;2014年收回有奖征文500多篇。


  C篇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


  “送戏下乡”活动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从2012年开始,连续几年朔州市实施了“送戏下乡”活动,并将此作为市政府惠民工程之一,演出场次逐年增加。2012年每乡镇送戏1场,2013年、2014年每乡镇送戏4场,2015年计划为300人以上村每村送戏1场,覆盖了全市65%的行政村。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2015年市政府开展了“周末大舞台”演出活动,全年计划演出100场。


  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持续推进。2010年以来,朔州市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为六县区边远山区群众免费发放直播卫星接收设施13000多套。2015年开始,又实施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计划为朔州市除朔城区、怀仁县之外的其他四县区群众发放直播卫星接收设施4300多套,目前,设施已全部到位,即将开始为群众免费发放安装。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计划全面完成。每年为全市1688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电影20256场。从2014年开始,每年为每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放映电影9场,全市13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放映电影1179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建设步伐。经过充分论证,形成了《朔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建设“两中心两站”(机房中心、管理中心、群艺馆服务站、博物馆服务站)、“六馆八库”(数字图书自助出版馆、数字群众艺术体验馆、数字体育体验馆、数字实景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红色文化馆和“右玉精神”数据库、朔州地方志年鉴数据库、朔州文物古迹数据库、朔州名人数据库、杨家将专题数据库、朔州宗族家谱数据库、朔州非遗数据库、朔州文艺数据库),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市县区管理支中心、乡镇服务点、行政村电子阅览室将全面铺开建设,一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文化数字资源共享网络即将全面形成。


  D篇 精品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精品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几年来,朔州市立足朔州地域文化特色,抓住转型跨越发展契机,大力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精品文艺创作。现代北路梆子戏《侨女李林》喜摘第二十五届梅花奖,《大唐女人》获全国“文化奖”。大型歌舞《塞外长歌》晋京演出获得好评,《清风亭》《门神故里》《奶娘》《煤海暖春》《扎西德勒》《宝莲灯》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深受群众喜爱。电视作品《西口长歌》《大西口》广受好评。拍摄了电影《大学生村官》《尉迟恭》。出版了《朔州通史》《朔州民间文化》等多部研究专著。2014年又创作了《黄沙绿梦》《女儿魂》《婆姨们的期盼》《骡驮轿》四部歌舞剧,创作《错觉》《村官》两部小品,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绿色丰碑颂》两首歌曲;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为绿色而奋斗》,完成移植剧目耍孩儿《廉吏于成龙》的编创;创作了《我们的中国梦》《大山儿郎当自强》《魅力平鲁》《平鲁,我永远的家园》《幸福平鲁》《共圆中国梦》等歌曲。


  E篇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朔州市实际,起草了《朔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市政府已正式下发文件。积极参加第二届晋商大会,并向大会重点推荐了广武边塞文化创意园项目、金沙滩民俗文化生态项目群、朔城区普国·边塞大集项目、右玉油画写生基地建设项目、应县仿古木制文化工艺品生产线项目、尉迟恭牌系列工艺品生产项目六个项目,其中普国·边塞大集项目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6亿。与此同时,积极协助广武文化园区项目建设,帮助项目单位联系专家,完善了项目建设规划;积极参与市文化集团的组建,提出对文化活动中心、市级文艺院团以及艺术中心可经营部分等进行资源整合进而组建文化集团的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力加快全市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既定任务。2014年,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起草了《朔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拟定了《朔州市歌舞团深化体制改革的意见》,上报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朔州市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4年市图书馆被列为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2015年,制定了《朔州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制定了《朔州市图书馆理事会章程》,加快推进理事会组建步伐。


  F篇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加大。近年来,市、县两级文物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加大《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列》的宣传,每年都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各种活动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加强文物安全工作。“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几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过重大文物安全事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消防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联防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市文物部门常年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重要部位进行安全执法检查,实现了常态化。全面推进文物安全“金铠甲”达标活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库房都配置了报警器、摄像头等安防、技防设施,达到了“三铁一警”。建立完善了区县、乡、村、土地责任人四级文物保护责任制,省保以上单位配齐了专、兼职文物保护员,在全市范围构筑起文物保护网。公布首批42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朔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了全市馆藏二、三级文物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化建设。完成全市64处传统古村落调查,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右玉旧城)、山阴县张庄乡旧广武村被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全省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范围。旧广武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应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耍孩儿艺术之乡,怀仁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元宵节旺火习俗之乡。


  三是实施濒危古建筑保护工程。先后完成了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揭顶大修、广武城外墙包砖、应县水陆宫大殿维修工程、杀虎堡堡门维修等工程项目。编制了崇福寺保护规划,加快了朔州古城墙南城门抢修工程。完成朔州长城资源调查,划定了朔州明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竖立保护标志碑进行警示宣传。2010年11月,启动了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应县木塔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12月4日,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残损构件加固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四是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朔州市共普查文物2487处,其中复查731处,新发现1756处,进一步摸清了全市文物家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朔州市普查任务全面完成。2013年,朔州市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按照进度安排,2014年、2015年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当前这一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五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制定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成功申报朔州民间剪纸、晋北吹打乐、怀仁陶瓷制作工艺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荐踢鼓秧歌、右玉剪纸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有6个乡镇列入省级试点。


  G篇 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先后完成了世博会、党的十八大、每年的全国“两会”等国家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等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实现了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


  二是加强版权管理,积极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从2011年到2013年,朔州市开展了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关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网格化管理,加大对重点时段、路段、场所的日常巡查力度,确保日常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努力实现从传统粗放向精细化长效管理转变,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防范管理转变。


  四是大力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每年组织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暑假期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集中整治行动”“‘扫黄打非’侵权盗版集中整治行动”“广播电视网络集中整治行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暑假期打击盗版教辅集中整治行动”“打击‘四假’记者专项检查行动”。五年来,累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500余起,集中销毁盗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盗版图书及非法期刊10万余册(张),有效净化了朔州市文化市场。


  五是不断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按照国家和省局部署,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清源”行动、“秋风”行动、“净网”行动、“剑网”行动、“护苗”行动等。以校园周边、城郊结合部为整治重点,全面清查市场,坚决收缴和查处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违法违规动漫、低俗出版物等。特别是全市破获的微软windows7侵权案、销售色情淫秽光盘案受到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的充分肯定,2014年,朔州市“扫黄办”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国家版权局授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


  H篇 大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市本级共招聘工作人员115名,其中,市图书馆45名,市群艺馆16名,文化艺术中心12名,市博物馆42名,有效解决了市本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短缺的状况。二是加快乡村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步伐,各县区通过多种途径,配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管理员人员,农村文化管理队伍不断壮大。三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按照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规划》,朔州市坚持以定期或不定期集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全面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全市基层公共文化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四是文艺演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近两年来,朔州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迅速壮大达到40多个,此外,还有近600多个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队伍。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