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用问责叫醒“装睡”的社会组织

作者:广州 发布于:2014-10-14 10:54:17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州日报:用问责叫醒“装睡”的社会组织

    一年内召开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审计署6月公布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然而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10月13日新华社)

    在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被寄予厚望。而作为中国社会组织以及行业协会中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字号”,中华医学会那笔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是不愿意说清道明的8.2亿元赞助费,确实让人不敢对眼下社会组织的素质太过乐观。被视作又一个“全国牙防组”的中华医学会,无疑起到了一个很坏的示范效应。挂着“中华”头衔、拥有50万名会员的社会组织尚且对曝光的财务问题无动于衷,只怕其他社会组织有样学样。

    其上级主管部门卫计委相关人员曾为这笔赞助费开脱,称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诚然,国际上确有行业协会、学术会议靠企业赞助生存的模式,但这不是以失去协会的公平公开为代价,更不能做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数亿元赞助费的存在,有没有影响协会的公平性,使之只为少数出得起赞助的大企业代言?更有报道称,该协会向赞助药企提供医生通讯录作为回报。个人信息成为交易砝码,这难道也是国际惯例?

    更有悖国际惯例的是,大多数赞助商恐怕都是奔着中华医学会背后的行政权力、公共资源而来。中华医学会不仅在领导机构、履行职能上有不少行政色彩,更汇聚了全国最好的医生。药企一掷千金,难道真是对会议上有什么学术成果感兴趣?关键在开会的人都是掌握着药企销售命门的关键人物。说是学术会议,恐怕已异化为利益输送、金钱公关的平台。

    中华医学会成为众矢之的,“心理素质”却好得令人发指,任凭国家审计部门点名批评、社会舆论频频发炮,始终一个拖字诀应对。中华医学会为何有本事“装睡”,主要还是问责不够力。首先,行政色彩未完全去除,关键时刻不仅监管不到位,甚至还能成为一道护身符。目前,中华医学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始终保持沉默,下属协会自然有胆量扮耳聋,继续装下去。放权不该放监管,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出来“走两步”,这本应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常识。

    其次,对于政府机关尚有党纪国法可以问责,但对社会组织问责的制度条件还远未完善。《社会组织法》付之阙如,关于商业赞助、财务公开、问责方式等基本问题尚有模糊地带,惩处之手自然硬不起来。即便一些地方有降低组织评级、政府采购扣分等措施,但对于中华医学会这样规模的社会组织来说,恐怕只是不疼不痒。缺了法律刚性,社会组织犯了事,只要主管部门不吭声,忍一时便可风平浪静,过不了多久又是一条“好汉”。唯有推进立法,才能彻底堵上制度的漏洞。

    身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中华医学会的盈利能力之强,足以让很多企业汗颜,但这不仅不能令公众开心,反而让人感到痛心。归根结底,社会组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将公信力和公权力转化为人民币,不明不白地落入个别人或者机构的口袋,这不是我们对社会组织的期望。是时候,用刚性问责叫醒这些“装睡”的社会组织了。

    (来源:广州日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