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探索政府采购新方式和手段
安徽提供便捷服务 铸造“金字招牌”
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2011年小麦优势产区良种推广补贴采购项目开标会现场。
政府采购关注度高、涉及人员多,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是服务政府采购相关各方的窗口,每天面对众多采购单位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各方立场不同,如何处理相关各方的关系,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集中采购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安徽采购中心”)紧扣“创先争优”和“服务发展年”活动主题,在坚持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方式和手段,通过主动上门服务、落实便民服务等措施,铸造采购中心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向基层一线延伸 服务更主动
“以服务理顺关系,以和谐关系提升服务质量。”这种理念促使安徽采购中心积极推动采购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进一步提高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1年伊始,安徽采购中心专门研究制定上门服务活动计划表,深入开展到采购单位上门服务活动,同时把服务对象向基层一线延伸,先后到安徽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武警总队及基层支队、省地税系统、质检系统等开展上门服务,通过项目对接、项目回访、政策宣传等活动的开展,对加快推进项目进展、协调督促合同履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采购中心近两年来,开展上门服务活动达40余次,受到了采购单位、供应商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便民服务以网上公开为原则
作为财政对外窗口,为了让政府采购相关各方了解政府采购,促使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热心服务、提高业务素养,实现采购服务便民化、办事节奏高效化、采购流程规范化、采购公开透明化,安徽采购中心借助电子化手段,将所有能公开的采购信息全部在“安徽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办理来信来访,安徽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亲自过问、协调督促解决。工作流程和质疑受理办法的对外公开,确保了安徽采购中心接待来访政策的统一,并做到了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解决。
深耕细作民生、强农惠农项目
安徽采购中心紧随财政投入方向,在安徽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积极服务民生,代理好强农惠农项目,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小麦良种、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农民体育健身器材等一批重点民生采购项目。
今年安徽省的小麦良种采购预算金额是11.2亿元,实际成交金额为10.45亿元,为广大农户节约资金0.75亿元,采购良种3.1196亿公斤,惠及全省优势产区31个项目县的3900万亩小麦种植田。
同时,安徽采购中心已经连续三年为全省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实施采购,今年是第四个年头,并且今年的图书音像制品和报纸期刊折扣率分别达到了54.5%和88%,为历年最低。
为把民生、强农惠农项目采购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安徽采购中心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和政策宣传,先后和安徽省农委农业局、省财政厅农业处到基层开展良种采购工作调研,和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到滁州开展农家书屋使用和采购工作调研宣传工作。
多方面入手增强责任意识
“安徽采购中心自2001年起就被安徽省财政厅文明行业委员会确认为示范窗口单位,目前我们还正在申报‘安徽省文明窗口’单位,代表了财政和政府采购的形象,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采购中心主任姜毅表示,安徽采购中心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要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根据安徽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政府采购工作实际的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拟定一些具体的采购为民利民的措施。
二是要注重服务发展。继续结合“服务发展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扎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增强主动服务和责任意识,淡化权力意识;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更好地服务财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方式方法。
三是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采购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快推进电子化采购进程,努力提高采购效率;进一步规范各类采购文件,规范项目评审、质疑受理、合同履约监督等行为;健全和完善安徽采购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向社会各界宣传政府采购相关进展及成果。
四是要加强廉政监督。继续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增强员工的廉政意识,坚持依法采购,确保安徽采购中心工作的高度透明,主动接受组织、舆论和社会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方式,自觉接受监督;要建立健全防治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工作,从源头杜绝腐败发生。
上一篇:山西太原应急采购文件一天编制完成
下一篇:副厅长亲自授课 区级人员首次参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