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青海西宁跨省调专家评亿元医疗设备标

作者:韩冰 通讯员 赵晨 发布于:2011-11-15 09:44:2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青海省西宁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单政府采购项目近日开标。

  这是青海省西宁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单政府采购项目,此项目为西宁市卫生局系统医疗设备项目,共采购了21大类226个品目,采购预算金额高达1.12亿元。目前,该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已全面完成。除废包外,中标总金额为7263.774万元,节约财政资金2070.23万元,节支率高达22.18%。
  
  西宁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西宁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弥补西宁市本地评审专家数量不足带来的影响,西宁采购中心打破常规,首次采取异地抽调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形式,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避免评标工作的“熟人效应”。
  
  设医务组保障外地专家健康
  
  以往西宁市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都是从青海本地的专家库中抽取,但由于西宁市医疗设备领域的评审专家资源有限,西宁市财政局政府采购议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集体决议从甘肃省财政厅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调专家。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抽取的30名评审专家(本地2名专家后备)中,有13名来自甘肃,其余为西宁本地医疗设备评审专家。考虑到外地专家抵达西宁后因高原反应可能产生身体不适等情况,西宁采购中心专门成立了医务组,精心做好评标保障工作。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本次采购项目品目多、专业性强,前期准备工作繁琐而复杂,西宁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与采购单位充分沟通,组织专家对参数进行反复论证,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保证了开标、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反复论证参数 严把资质审核关
  
  医疗设备大多属于高、精、尖产品,由于专业限制,西宁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具体技术参数往往不是很清楚,只能由采购单位来提供。但如果由采购单位直接提供,就很可能会带有对某个品牌的倾向性。为此,西宁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对参数进行反复修改,并在开标前根据部分投标人对参数提出的质疑,组织专家进行书面答疑,保证参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资格预审环节,西宁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投标人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表、经营企业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企业税务登记证、法人代表授权书、销售代理授权书、销售人员身份证等证件进行了严格审核。西宁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医疗设备行业生产厂家较多,市场情况也比较混乱,因此在资格预审环节一定要把好关口,严格审查,保证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资质必须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4个小组负责21个包
  
  本次西宁市医疗设备采购共分21个包,在评标过程中,西宁采购中心将这21个包分成四部分,分别由四个小组来完成,四个小组的成员组成为评标专家、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西宁市纪委人员、西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开标、评标阶段,西宁采购中心的8名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分组协作。
  
  第一组负责的1~7包为影像、放射、超声类设备采购,第二组负责心电、麻醉、呼吸、检验类设备采购,第三组负责内窥镜、器械、实验仪器类设备采购,第四组负责口腔类设备采购。四个小组各有分工,高效衔接,缩短了评标时间。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采购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规范西宁市医疗器械设备集中采购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