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物资采购四种采购模式并行
广州军区物资采购改革十年奋进谱华章
四种采购模式并行 完善物资保障体系
编者按 今年是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广州军区物资采购改革的第十个年头。2011年,中央军委第16号文件《总后勤部关于深化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物资采购改革的号角,广州军区闻令而动,根据总部的指引和安排,踏上了意义重大且艰辛的探索之旅。
十年来,广州军区物资采购系统改革完成了从简单零散到规范高效的转变。而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广州军区物资采购人辛勤的工作、艰辛的探索,是他们对后勤保障事业的无限执著。
广州军区物资采购系统有效保障了部队作战训练的需要,有力促进了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为广州军区履行新时期的新使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理清广州军区物资采购改革的发展脉络,本报特刊发相关报道。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十年来,广州军区物资采购人在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建机制、立规章,抓宣传、育人才,严管理、正秩序,在加强采购战备、拓宽采购范围、创新采购形成上下功夫、求实效,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网上采购、应急采购、区域联合采购、军民融合采购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网上采购 快捷高效有保障
运用电子化手段是确保物资采购快捷高效的根本途径。广州军区推行物资集中采购改革之初,就明确把推行网上采购作为物资采购改革的重要任务。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底,广州军区网上采购额达7000万元,节省经费750多万元,网上采购已经成为“公开透明、高效快速、节省经费、服务优质、安全保密”的阳光平台,得到了相关各方的好评和肯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广州军区网上采购凸显出了三大特点。
一是系统成熟。2005年,广州军区组织专门力量,集智攻关,成功研发了军区网上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内外网数据交换的难题,实现了网上传递采购计划、发布信息、遴选供应商、选取评审专家、竞价采购、招标采购、结算与监督和共享商品信息等功能。
同年,在驻穗部队率先推行了网上采购。近年来,广州军区又借助军事经济学院专家的力量,并取得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的支持,先后两次对网上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展了网上物资采购的功能。
二是方便快捷。广州军区网上采购系统有丰富的商品信息,包括办公用品、办公家具、IT产品、文体器材、车辆和营房物资等10大类28000余种,基本能够满足用户单位的需要,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单位的选购。
目前,通过广州军区的网上采购,用户单位通常在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从提报计划到接受物资的过程。
三是安全保密。为确保网上物资采购的安全,广州军区研究制定了《网上物资采购安全保密管理规定》,严把“三道关”:把住供应商保密资质关,对供应商的保密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坚持“三个不选”,即涉外商家不选、有海外雇员的不选、不签保密协议的不选;把住网络管理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物资采购网外网服务器与军事综合信息网物理隔离,实行专人、专机、专室、专线、专盘管理;把住安全检测关,网上采购的物资实行安全检测认证制度,电子产品进行技术安全检测,经检测合格的产品方能交付使用。
应急采购 平战无缝衔接
服务战备是物资采购的重要职能。广州军区始终坚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提高应急采购建设水平,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保障预案具体管用。广州军区各级各部队每年都结合担负的任务,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细化各类应急采购保障预案,做到方案齐备,符合实际。确保一旦出现情况,就能够快速实现“平转战”,快速实施应急保障,快速形成保障能力。
二是资源调查细致翔实。2007年,广州军区组织开展了对粤东方向汕头等9个地区的物资采购资源调查。此后,每年依托各省经济动员办公室开展资源调查工作,截至2011年10月,战区共收集了3000多家厂商信息,实地走访了2000多家厂商,与1000多家厂商签订了《物资应急采购(运输)协议》。
三是采购训练规范有序。为提高应急采购作战能力,广州军区专门编写了《军以下部队物资采购训练指导法》、《军以下部队物资采购专业岗位练兵考核标准》,研发战区物资应急采购保障辅助决策系统,广泛开展物资采购专业训练,训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驻桂某师圆满完成了远程机动物资采购训练课题的研究。
四是应急采购演练成果突出。2005年12月,广州军区首次在广州物资采购站组织 “应急采购岗位演练”,演练探索了联勤体制下物资应急采购的组织指挥、力量编成、综合协调和采购保障方法。2007年7月,又在驻粤师成功组织了应急作战物资采购演练,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即确立了“一体化”保障理念,探索了一套保障模式,梳理了一套保障理论,培养了一批保障人才。
近年来,广州军区圆满完成了南方抗冰救灾、四川抗震救灾、援缅医疗、国庆阅兵、广州亚运安保和深圳大运安保等应急采购任务,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区域联合采购 官兵同受益
区域联合采购是物资集中采购改革的创新发展。2008年以来,广州军区为适应物资采购形势发展变化,按照总部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区域内不同建制单位多、单位之间编制不同、物资采购需求各异、部队驻地市场繁荣程度不一的特点,按照“区域一体、规范透明、平战结合、优质高效”的总体思路,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严密实施,物资区域联合采购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广州军区区域联合采购物资总金额达3.3亿元,节省经费近2000万元。
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有力的组织工作。一方面深入宣传发动,为使官兵普遍能够认识到物资区域联合采购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惠及单位和个人、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成立组织机构,按照权威管用、精干高效的原则,在军区的统一领导下,推行区域联合采购,打破部队建制关系,成立了参加单位共同参与的物资区域联合采购三级组织机构。此外,还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部队内部联席会议制度和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的机制。
规范透明的采购操作是物资采购效果的保障。为此,广州军区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物资区域联合采购实施办法》、《物资区域联合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1套6项规章,保证区域联合采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不断规范采购流程,遵循“分段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制约、方便用户”的原则,规范了联合招标采购、零星定点采购、应急支援采购和持卡采购等4种不同采购形式的采购流程。强化采购监管,实行“三位一体”的联合监督,对采购经费预算、合同签订、资金结算严格把关,对采购活动的重要环节严格监管,对采购活动全程审计。
广州军区通过区域联合采购,“得到了实惠”、“满足了需求”、“汇集了官兵”。所谓“得到了实惠”,即在各区域联合采购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军区各参加单位共同考察了供应商,从中选取了资质优、服务好、价格低的商家,作为联合采购的协议供应商,确保协议供应商能够为部队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所谓“满足了需要”,即准确把握联合采购与自行采购的关系,宜联则联,宜散则散,合理确定联合采购规模范围,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坚持平等、互利、协商的原则,切实让参加单位放心满意;所谓“惠及了官兵”,即为使广大官兵真正享受改革成果,把部队集体和个人家庭利益统一考虑,给官兵和家属发放个人采购卡,可在签约商场和超市购物,享受与公务采购卡采购同等的优惠待遇,受到了广大官兵和供应商的一致好评。
军民融合采购 资源实现共享
军民融合式采购是军队物资采购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州军区与驻地政府采购部门加强了合作,努力探索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新路,在军地物资资源、评审专家、采购成果共享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有效提升了物资采购的保障能力水平。
一是实现了网上物资资源共享。广州军区和广东省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采购平台,但军地网络平台存在各自独立,互不兼容,数据不能交换,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军地共同组织技术专家,联手研发了一套接口软件,成功实现了网络对接,数据互换。目前,军地双方能够在各自的网络平台上,查询到双方实时更新的5万余种物资信息,极大方便了军地采购用户。
二是实现了评审专家共享。军地双方按照“统一建设、互为补充、共同使用”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评审专家入库条件和审核标准,以及规范的评审专家选取使用程序,有效地整合了军地评审专家库,实现了军地评审专家共享。从军地开展采购评审活动的实践来看,军地共享评审专家库,既解决了军队采购评审专家类别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又有效满足了地方部分采购的特殊需要。
三是实现了采购成果的共享。建立互通机制,军地双方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理论研讨、业务培训等活动,互相交流各自在区域联合采购、协议(定点)供货、网上采购、应急采购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共同探讨如何开辟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发展之路、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强制要求和应对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对策措施;联合培训军地采购业务管理和操作实务人才,达成了军地共享采购保障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目的。
下一篇:23条公众节能减排行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