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府采购稳扎稳打收获六大成效
提规模 立制度 强监管 防腐败 壮队伍 建系统
甘肃全省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现场。
11月29日,甘肃全省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在古丝绸之路重镇、被誉为“瓜果城”的兰州召开。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纪检组长李秀娟到会讲话,甘肃省审计厅副厅长张冰就该省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情况发言。
李秀娟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甘肃政府采购在提规模、立制度、强监管、防腐败、壮队伍和建系统等方面收获的六大成效,分析了现阶段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宏图思路,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该省政府采购工作重点。
会议由甘肃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李有定主持。来自甘肃全省14个市(州)、67个省直管县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省直单位的2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广泛交流经验,深入探讨问题,了解政府采购领域的前沿动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共同描绘甘肃省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会议还传达了今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GPA谈判应对工作暨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
节支逾20亿元 年均增速超两成
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甘肃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政府采购监管日益科学化精细化的5年;是“管采分离”体制更加完善、监管运行机制更加透明、政策功能作用成效更加突出的5年;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法采购意识全面提升的5年。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甘肃全省政府采购规模由2005年末的23.4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60.45亿元,年均增速达20.9%,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0.19亿元。其中,货物类项目采购金额为35.47亿元,工程类项目采购金额为20.73亿元,服务类项目采购金额为4.25亿元,分别占采购总量的59%、34%和7%。另外,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的格局日益显现,2010年,甘肃全省公开招标采购金额达到46.21亿元,占当年采购规模的76%。
李秀娟介绍说,近年来,甘肃省民生项目采购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增,亮点纷呈,政府采购从通用类物品为主逐渐拓展到各部门专用设备,从单纯满足采购单位自身工作需求向农机具购置、中小学免费教材、医疗器械及药品、安居工程、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农机补贴、农用地膜、农村沼气、抢险救灾物资等民生工程、社会服务项目扩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机构实现全覆盖 队伍日益壮大
不仅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面增量,“十一五”期间,甘肃全省政府采购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突出表现在监管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设置实现全覆盖,评审专家队伍日益壮大,社会代理机构稳步发展。
据了解,除省级设立的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外,甘肃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均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了监管机构,12个市(州)成立了集中采购机构。全省财政部门从事政府采购的专职人员达到300多人。同时,甘肃省财政厅通过组织挑选、公开招聘、自我推荐等多种形式,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广泛征集评审专家。目前,甘肃省级评审专家队伍日益庞大,专家库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
李秀娟表示,甘肃全省目前共有24家社会代理机构,其中甲级代理机构6家、乙级代理机构18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政府采购执业体系。经过财政部门几年来对代理机构不间断的考核和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
据悉,此次会议结束后,甘肃省财政厅还将对代理机构和拟申请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的机构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代理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监管部门应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在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甘肃全省政府采购工作重点后,会议还安排了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被分为2个小组,分别就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和交流。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就“管采分离”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代理机构培训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甘肃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李有定就各地市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逐一作答,并重申了李秀娟提出的“实现一个目标、搞好‘两化’建设、协调三大关系、推进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应重点抓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预算编制、电子化建设等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抓好“四大”工作,建立健全以财政部门全程监管为主导、以审计部门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党风廉政纪律监督并举的规范型、阳光型、制约型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和体系,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法制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