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每年预算200万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中国经济网成都5月29日讯(房金)5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近几年成都市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基本满足了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多元化特殊教育的需求,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教育权利。并且,从2014年起成都市财政在成都市教育部门预算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育科研、成都市本级特教师资培训等。
据了解,截止2013年9月,成都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20所。其中,1所市直属学校,19所区(市)县所属学校,全市除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外均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中心),适龄残疾儿童总数为4671人,已入学4625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其中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共接收学生1643人。截止2013年9月,全市附设随班就读班的学校(校点)数703个,随班就读班数2508个,共接收学生2982人,其中盲生176人,聋生219人,智障生1292人,其它残疾学生1295人。
据介绍,十五期间,成都全市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6.7%,“十一五”期间为98.09%,目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已初步建立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共有四所特教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青羊区、双流县、邛崃市特教校)招收学龄前残疾儿童。各区(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均建立了教育康复中心,对0—6岁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
同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高度重视,保障经费投入。2014年起市财政在市教育部门预算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育科研、市本级特教师资培训等。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得到明显提高,由过去1200元/年提高到3100元/年(市级财政),另有部分区(市)县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已达到5000元/年及以上。彭州市、邛崃市及都江堰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完成灾后重建。都江堰特殊教育学校成为西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齐备的特殊教育学校。青白江、金堂、龙泉、青羊、成华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学校。都江堰友爱学校为国内第一所全方位无障碍、健残合一的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我市特殊教育在学校规模和设施方面显著提升。
此外,成都市教育局每年还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特教师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课例研究、校长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区(市)县特教教研员、随班就读教师开展培训,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各区(市)县建立相应的分中心,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建立相应的资源教室,通过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我市“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市级资源中心已进入项目启动阶段。而且还制定下发《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装备标准(试行)》,规范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装备建设,提高聋、盲、培智三类学校装备的整体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装备均衡发展,创设有利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成都特殊教育事业的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