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攀枝花政府采购 “黑名单”企业通不了关

作者:秦勇 发布于:2014-05-29 07:15:19 来源:四川日报网

  四川日报网(记者 秦勇)5月26日,四川高德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陈阿怀来到攀枝花市仁和区检察院,找该院副检察长杨芯萍,不为别的事,他请杨芯萍打开全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查询企业有无行贿犯罪记录。

  杨芯萍迅速打开系统查询,结果显示,该企业无任何行贿犯罪记录,并且系统自动生成一张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当陈阿怀从杨芯萍手中接过证明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了这张证明,就可参与仁和区政府采购领域的招投标了。”

  2013年7月,攀枝花在仁和区率先试点建立政府采购廉政准入制度,以检察机关建立的行贿犯罪档案系统为依托,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或者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投标人,得先拿出由检察机关出具的最近三年无行贿犯罪记录的证明文书,才能参与政府采购,否则,不能参与竞标活动。

  有行贿记录不得参与招投标

  当前,政府采购、重大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中的职务犯罪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领域反映出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攀枝花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周小春告诉记者,作为承担着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重任的检察机关,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履行打击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的制度建设要求。

  去年,仁和区检察院联合区监察局、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出台《关于在政府采购领域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率先在攀枝花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引入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

  《办法》规定,区政府采购中心在对采购项目投标人资格预审环节增加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审核,对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人或供应商资质条件中设置近三年内无行贿犯罪行为记录,对经查实有行贿犯罪行为记录的投标人或供应商,一律取消其投标报名资格。

  具体而言,仁和区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业务科长蒲珊告诉记者,由政府采购中心提出申请,在采购项目投标人预报名结束时,将所有参与报名的投标人和供应商相关资料集中提供给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通过行贿犯罪档案系统集中查询投标人是否有行贿犯罪行为记录,三日内统一书面回复,采购中心根据查询结果,把有不良记录的投标人或供应商排除在外,限制其在一定时限内不得参与政府采购投标项目。”杨芯萍说。

  上了“黑名单”将无所遁形

  去年,重庆某企业的法人代表来仁和区检察院查询有无行贿犯罪行为记录,准备参与政府采购的投标。结果一查,该法人代表吓出一身冷汗:他有行贿犯罪行为。

  但他却大叫冤屈,“我没有行贿犯罪行为,怎么结果会显示有呢。”后来再查,原来由于与其它有行贿犯罪行为的人同名同姓,所以闹了这么一出。而后,检察院把该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后查询,结果显示,没有行贿犯罪行为。

  据了解,行贿“黑名单”查询系统有三大特点:一是范围更广,由于是全国联网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扫除了因信息不流通带来的查询“盲点”,查询领域也由原来的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二是信息更全,系统中不仅收录了个人行贿、单位行贿的犯罪记录,还录入了受贿档案信息和行贿行为档案信息,用于检察机关内部管理和分析。三是速度更快,数据库建立了增量平衡机制,实现各省市行贿犯罪数据库同步更新,在全国任何检察机关都可以快捷方便地查询到相关数据。

  截至目前,仁和区检察院已受理查询24次,查询了260家企业和481人次,还未发现一起有过行贿犯罪行为记录的企业和个人。

  “现在,有的企业事先会咨询需要准备哪些资料才能参与招投标,如果有行贿记录,企业会主动放弃招投标,因为它们知道无法过检察机关查询系统这道关。”蒲珊告诉记者。

  在杨芯萍看来,该准入制度的出台,将检察关口前移,能发挥预警作用,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凡是上了“黑名单”的单位和人员在政府和行贿犯罪档案系统面前将无所遁形。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