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将重点发展四大领域循环经济
5月7日,全市循环经济现场会在红古召开,会议在梳理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今明两年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根据会议确立的目标,从今年开始,我市将重点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四大领域的循环经济,并以加快两大基地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建设和产业链构建、企业培育等作为五大载体进行做实做深。同时建成兰州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和“城市矿产”示范两大基地,基地各项指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市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围绕建设“兰白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目标,从工作机制、发展模式、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治污减排四个方面入手,突破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通过了省上中期评估。“十二五”前3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1.54%、15.72%,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73.33%和67.89%,年均9.35%的能源消耗增长和零增长的水耗支撑了17.5%的经济增长。累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0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78万吨,排放量控制在省上下达的“十二五”目标范围内。
“十二五”前3年,我市共计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7户,培育了9户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8户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13年全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总产值达到859.9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5.6%。兰州石化、窑街煤电等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已探索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其中,以兰州石化为主体,发展了碳四资源延伸加工、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加氢单元增产乙烯原料等循环经济项目,兰州石化9个二级分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资源化利用下游产品6万吨/年,节能4300吨标煤/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吨/年。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发展,形成内部废弃物外部循环利用产业链,裕隆气体公司利用兰州石化工业废气生产高纯度二氧化碳,减排废气1320万标方/年,亚华石油公司综合利用兰州石化裂解重芳烃C9,实施裂解重质油分离石油树脂等4个项目,市场占有率达到35%左右。在发挥煤炭及其衍生资源优势方面,我市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延伸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非产品产出,降低企业生产和环境成本。目前,窑街煤电形成以煤炭加工转化、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增产值6.82亿元,年节约用水220万吨,“十二五”以来共节能2.2万吨标煤。
此外,2013年我市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120万吨,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75%以上。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1家,利用工业固废554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减免增值税5803.41万元。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完善了城市生活垃圾分拣和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体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并以红古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启动搬迁了城区报废汽车、废旧电子、废金属、废塑料
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废旧电子和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拆解利用。
餐厨垃圾处理企业4978家
在餐厨垃圾的处理方面,截止2013年年底,我市共纳入收集处理餐饮企业4978家,收运处置餐厨垃圾14.5万吨,生产餐厨废弃油脂6705吨,生产有机肥2.3万吨,而以此为基础延伸发展的沼气发电和生物柴油以及餐厨垃圾装备制造项目也将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兰州科泰公司实施的双孢菇食用菌项目,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生产食用菌,废菌料用作农用底肥,形成各环节的闭路循环,并于2013年成功利用农作物秸秆3042吨,畜禽粪便3146吨,实现总产值4000余万元。兰州金土地塑料公司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年均回收利用废旧农膜8000吨,有效解决农村“白色”污染。
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截至目前,我市已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41户,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户,共计淘汰铁合金、水泥、电解铝等落后产能200万吨。同时,还专门出台了《兰州市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建成2个煤炭专营市场和79个二级营销网点。在实行煤炭运输车辆卡口管控、煤炭专营市场、三大电厂24小时值守和煤质抽检等监管措施的同时,2013年完成767台、4347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节煤140万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34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48%、2.63%、7.33%、1.22%,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减排任务。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9天,兰州历史性地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四大领域共同推进发展
根据最新出炉的《兰州市2014―2015年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到2015年,我市将初步建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100户示范企业,其中省级示范企业达到30户;实施188个重点项目,实现产值1800亿元,建成兰州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和“城市矿产”示范两大基地,基地各项指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
在具体指标中,2015年,我市将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4立方米/万元。实现资源产出率2450元/吨,能源产出率6800元/吨,水资源产出率155元/立方米。同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指标内。此外,全市工业企业将全部完成强制性生产审核,建成1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从具体领域来看,在农业领域,我市将重点实施农业洁净能源建设、节肥节药节水示范、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工程,促进农业向生态化、无害化方向发展。确保到2015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和高于国家确定标准,在全省处于领先。
为此,我市将加快深入推进农村洁净能源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市新建沼气1800户,使其总量达到4.2万户,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小型沼气工程6处,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新建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2处。同时,以可降解农用薄膜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薄膜。重点对弃置于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等区域的废旧地膜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在全市农膜覆盖相对集中的乡镇布局建设回收网点,进一步完善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市场体系。在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我市将利用全膜双垄玉米
秸秆,加大秸秆青贮、畜牧养殖、沼气池的发展力度,推进“双垄玉米-秸秆养殖-畜粪沼气-残渣肥料-肥沃农田-增产效益”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大力发展尾菜处理,使年处理尾菜达到30万吨,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促进旱作农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在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中,我市计划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绿色工业等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园区、产业、企业之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
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将坚持近、中、远相结合,从优化老区和发展新区两个方面入手,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实力水平。有色冶金产业将按照“煤电冶材”一体化发展思路,通过对冶金主导产业进行循环化改造,从依赖单一资源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型,逐步形成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千亿元产业链。以兰铝、连铝电厂建设为重点,一期兰铝新建1台350MW机组,连铝新建4台350MW机组,形成兰铝、连铝共计8台,装机容量2650MW的火电机组布局。二期扩充建设7台350MW电机组,形成12台350MW、3台300MW,装机总量达到5100兆瓦的发电规模。到2016年,总发电量达到300亿千瓦。利用电力资源和电网直供优势,打造现代高载能企业投资洼地。形成年产200万吨电解铝生产规模,将连海地区打造为全国重要铝产品加工基地。绿色工业方面我市将以新型城市供热、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建设绿色工业发展体系。并积极应用国家重点鼓励推广的新型高效煤粉锅炉节能技术,加快形成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生产、运营、煤粉供应等产业链,实现煤粉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依托兰州锅炉制造公司,重点发展高效煤粉锅炉、煤粉研磨设备、煤粉存储设备、煤粉运输专用车、除尘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将兰州打造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高效煤粉锅炉产业制造基地。同时,在坪台地区和城乡接合部未供暖住宅改造中加大推广实施力度,鼓励扶持一批煤粉加工配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粉生产、加工、配送能力,积极发展煤粉配送物流产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新亮点。
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
在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方面,我市将重点推进物流业、旅游业、通讯服务业和餐饮住宿业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业将加快建设城市东部生活资料集散基地、西部生产资料流转基地、北部仓储物流等物流产业园,形成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和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网络,提高物流设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车辆空驶率。预计到2014年年底,货运出租、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清洁能源改造达到10%,新增(包括报废更新)公交、出租、城市货运配送和出租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2015年力争规划建设一批LNG和电力驱动车充电站,营运车辆清洁能源改造达到20%。绿色旅游业则通过采取对景区内垃圾分类回收,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中水回用,提高绿化率等措施,改善景区生态环境。
在社会领域中,我市将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突出“城市矿产”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两大重点,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推动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区域之间循环式布局、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流通。根据计划,我市将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积极探索公交专用道建设,对线路重复、同站线路多的公交站点进行整合、优化、调整、合并,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成综合化、智能化的公交(包括出租车)指挥调度中心,在黄河兰州段开通水上巴士,以调整高峰期尤其是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客运需求。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我市还计划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试点推广公共租赁自行车,发挥自行车短途交通的优势,解决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