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编制区域空气达标规划 统一京津冀油品标准
北京晨报记者在京津冀媒体联合采访大气污染防治中获悉,北京市环保局目前正在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初步方案,将从空气质量达标的角度,划定区域生态红线,也就是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控制区域的经济发展、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等和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该规划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性规划。
建立治理大气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就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在接受京津冀记者联合采访时介绍,今年将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区域重污染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同时,拟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庄志东说,依托各省区市现有的信息网络,将建立协作小组工作网站。有了这个平台,区域内各省市的大气治理信息将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工作中的管理经验与科研成果、执法情况、预警预报情况,“全部都放到一个平台上”。
今年,在区域联动执法上,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明显的秸秆露天焚烧、燃煤电厂与重点工业企业等,将优先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同步执法行动,对违法行为形成区域性的高压打击态势。庄志东表示,各省市都要“动起来”,联防联控工作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联合,近期将筹备开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协作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落实相关事项和政策。
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正在编制
北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地形地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且静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多发,是国际上少有的特大型内陆城市。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说,以华北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要想拥有和别人一样的好空气,措施和标准都得更高。
为此,今年将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庄志东介绍,该规划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等制约因素,划定生态红线,约束区域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相适应,提出分阶段推进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措施,最终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
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介绍,市环保局协调处目前正在制定“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初步方案,将着眼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及周边拟统一油品标准
庄志东介绍,今明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统一区域的油品标准。“请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优质油品供应步伐,力争今明年实现向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统一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燃油。”在推广新能源车上,今年拟利用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鼓励在用车更换为纯电动等低排放车辆,优先在出租、环卫、公交等公共领域推广使用,同时制定区域内个人购买新能源车优惠政策。
今年还将搭建科研平台,依托国家及各省区市科技资源,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传输转化、排放清单研究,研发区域重点行业更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更高效的治理技术。
■马上就访
“联防联控要从临近省份和城市入手”
“区域联防联控各地都在努力,但确实不能想着一夜之间就立刻形成非常完善有效的机制。”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坦言,“目前联防联控机制仍在不断建设中”。庄志东说,京津冀联防联控的难点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河北、天津、北京,再远点儿的山西、内蒙古,经济水平差距大。“在区域内想推行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淘汰落后产能,难度非常大。”
庄志东说,大气污染情况复杂,区域性的污染状况在不断变化,“每一次污染过程不一样,刮南风和刮北风也不一样”。在京津冀2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一般也不会出现污染物状况完全相同的状况,由此带来的区域联防联控就很复杂。比如北京六级污染了,天津可能没有污染,可能只有二级污染,那么天津和北京联动,未必“联”的起来。
由此,庄志东表示,联防联控必须先从临近省份入手,临近省份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的污染状况差不多,联动解决比较有效。这也包括临近城市之间,比如北京市与廊坊市。
■数字
北京PM2.5目标:
2017年,60微克/立方米
去年,北京PM2.5的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超出201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1.6倍。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坦言:“北京的空气质量距群众的期盼仍有很大差距。”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北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的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