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苗健:结合公共财政大背景推进标准化建设

作者:苗健 发布于:2013-11-22 09:46:17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 采购系列谈·我说政采标准化

    1798年,美国政府急需1万多枝步枪,当时美洲大陆没有一家工厂的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支,几乎没人敢单独接这个订单。然而,既无工厂又无工人也无制枪经验的青年惠特尼却承诺在两年内完成,并与美国政府签订了合同。惠特尼的秘诀是将步枪的零部件标准化,分工协作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完成任务。

    标准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时间、度量衡等标准。如今,标准化的范围由地区发展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由工业生产发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采购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正在逐步从法制化向标准化迈进。

    准确定位 勿脱离公共财政背景

    标准化一般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政府采购标准化应当包括采购原则、采购制度、采购程序、采购文件、采购对象的标准化,而不仅仅是流程、文本的标准化。

    不论怎样界定,政府采购都是财政管理体系"三驾马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放到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思考。一些问题在政府采购环节是不能或者不易解决的,但如果将政府采购放到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就可以通过前后环节的呼应性规定,达到制约本环节的目的。例如,只有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配置标准管理,才能为批量集中采购创造更好的实施条件。

    术语定义 做到规范统一

    政府采购实践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现象:采用相同的采购方式,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执行流程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招标文件范本也不尽相同……

    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经超过10年,但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到采购实施乃至履约验收,各环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业界对政府采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多法律制度和部门规章没有明确描述、规定的环节,这些都需要进行明确和统一定义。

    政府采购基本术语的编制将有助于为管理和执行工作提供规范性参照,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有助于推进国际化发展。标准的定义应当全面,不但包括结果标准,还应当包括过程标准。其中,过程标准不但要规定动作,还要规定动作的幅度、力度和完成时间等,通过详细的描述达到统一认识、消除偏差的目的。

    标准化是砖 电子化是泥

    推行标准化建设还要正确理解其与电子化的关系。电子化政府采购具有不可更改性和多次可重复性等特点,有助于标准的具体执行和有效监督,并保证执行力度和效果。如果说标准化是砖,那么电子化就是泥,是标准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标准化实施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则是电子化实施的目的和依据,标准化的成果是电子化实施的目标。电子化将标准化运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翻译,并且忠实于原文,表达原意,体现标准化。

    另外,政府采购标准化应当注重对采购结果的考量,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考核、对比采购过程及结果,达到纠偏和知新的目的。

    相关各方还要完善质疑、投诉等供应商救济渠道标准化建设,通过答复质疑、处理投诉等事项,建立调整制度体系的反馈标准化机制,使标准化建设形成一个自我更新的体系。

    统一认识 各方共同完善

    标准化既是政府采购的必由之路,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不二选择,其内涵丰富、范围较广,涉及管理、实施等多个环节,需要统一认识、各方共同完善,方能体现成效。

    政府采购标准化就是要将预算编制、计划管理、采购执行到履约验收都进行流程规定,并把这些流程模块化。也就是说,把政府采购这道难题变成一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可选择组合的选择题,并在全国统一标准后将其变成一道判断题。

    政府采购标准化的最终成效应当是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理和实施标准体系,但这个目标难以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过程。从各地不同变成局部相同,到最终实现全国相同,需要根据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变化进行把握和调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