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好风险防控 加速政策推广
据央行网站7月1日公布的信息,近日央行对部分分行、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由来已久。然而对于银行来说,政府采购项目与一般性的企业贷款融资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政府采购项目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财政预算资金作保障。对内,银行不需要担心储备资金不足,无法开展借贷业务;对外,有财政性资金作保障,资金回笼也不是问题。
乍看起来,跟政府合作的银行似乎不需要对政府采购项目的融资贷款有什么担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不管是在政府采购信用担保模式下,还是在融资平台模式下,银行作为直接的货币提供方,风险始终存在。
流程多导致疏漏和风险难免
目前,政府采购融资平台对于风险的防控主要立足于三大环节:首先,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通过相关部门获取企业信息,并确认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对需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核实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完成企业信用评级;最后,要求企业将贷款项目的回款账户设立在原贷款银行。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政府采购的企业以零售、贸易型为主,类似"皮包公司"。"他们不像生产企业有土地、厂房、设备可供抵押,对银行来说这就意味着风险。"该人士补充说。
中信银行某支行业务人员认为,虽然账户设在原贷款银行,但仍然需要承担中途变更账户的风险。"如果企业中途向采购人申请变更回款账户,政府部门没有义务告知我们,那么银行就会很被动。"该人士如是说。
"对于'政府采购贷'产品,因为有特定的购买方和还款来源,我们银行将其定义为回款有保障的订单融资业务。"浦发银行总行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宏表示。
虽然如此,但浦发银行并不回避政府采购项目存在的风险:一是履约风险,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而导致未按采购合同约定交付采购标的的违约行为;二是操作风险,即由于完整的'政府采购贷'业务涉及中标、采购、生产、交货、验货、付款等多个供应链流程,涉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采购代理机构、中标中小企业、银行等多家机构,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导致回款无法到达贷款银行的指定账户。
众多金融机构加入蛋糕争夺战
尽管担保机构和银行在涉足政府采购领域的借贷业务时都表现出了很积极的态度,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考核标准、运作周期、网点设置等存在差异,使得担保机构之间、银行之间乃至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业务量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调查了解到,需求企业、银行、担保机构的信息不对等是制约政府采购贷款融资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政府采购部门会将项目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站上,但将项目信息转换成我们需要的、可靠的客户信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与借贷的收益相比可能难以匹配。"某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担保机构也有类似的烦恼。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为有了财政性资金的强大保障,政府采购融资市场成为了各大担保机构、银行竞相争取的大蛋糕。在财政部开展的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接近尾声并有望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之时,率先赢得市场份额的金融机构,无疑将在这场蛋糕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支付能力可能纳入风险评估
当然,除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政府采购融资贷款业务的风险评估还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信用主要基于金融机构对于政府支付能力的信任。站在促进这项政策推广的角度,把对政府支付能力的评估从私底下拿到桌面上,或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的新趋势。
据建设银行相关人士透露,银行介入政府采购贷款业务时,不仅对企业信用问题存在担心,同时还对一些地方政府是否能及时支付采购资金存在担心。"随着业务的深入开展,银行不仅要对政府采购中标企业进行评估,也会对当地财政部门的信誉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当地的财政资金拨付情况来调整具体的实施方案。"该人士解释说。
湖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曹长阳表示,银行基于对政府采购支付能力的信任来放贷,符合我国国情。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也应该对政府部门进行评级。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已进入准备提交第5份出价清单阶段,政府采购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上应当及时与国际接轨。"希望金融机构出台一些标准化、制度化的措施,以便考评项目的实际风险,使借贷活动顺利开展。"曹长阳说。
上一篇:两种融资模式并存 寻求多方共赢
下一篇:北方人均预期寿命较南方少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