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军区:做好多样化军事任务应急采购
阳春三月,在甘肃省军区某野外训练场,一出出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活剧精彩纷呈:需求、采购、供应与配送"键对键",遥控指挥送货上门,84A班用棉帐篷、30kW挂车电站由生产厂家送到了"家门口"……据介绍,该省军区紧贴应急采购保障目标,探索建立起军地融合的物资供应保障模式,使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物资采购保障工作在转型中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实现了后勤保障"小型化、轻便化、配套化"和"机动快、展开快、撤收快"的要求。
借供应商之"水",行采购保障之"船",是该省军区实践成功的关键。据了解,以往部队野外驻训、实兵演练,几乎都要千里迢迢自带各种物资。如今,军地融合的物资保障模式,使部队告别"穿旧鞋走老路"的状况,把"战场"与"市场"衔接,借力供应商的运送体系解决了物资应急保障的难题。
"在去年执行一次任务中,我军区第一时间紧急调运棉被、棉大衣等1000套(件),筹措野战食品2万日份,紧急调运帐篷、发电机组等8047台(件、套),在任务地点开设一个野战军供站,预储面粉1500吨、大米100吨、食用油16吨,军地融合的物资保障体系使得应急采购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甘肃省军区战勤处处长郭建军介绍说。
与此同时,该军区还根据任务保障需求、地理环境、物资储备等实际,开辟了从兰州至任务地的物资运输线。
"从野战宿营区到附属设施,从野战车场、加油站到生活服务中心、物资保障库等保障要素,都体现出细、实、全的特点,实现了保障要素从营区化、生活化向野战化、实战化的转变。"郭建军把记者引到物资保障区,看到了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地方车辆、琳琅满目的战地物资采购保障中心……他告诉记者,这些物资其实都是供应商运送来的。30多家地方单位签订了应急采购保障协议,保证应急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部队开设野战物资采购保障中心,解决了在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后勤装备野战化、轻型化、多功能化等配套问题。
军地一体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质量的节约型、效益型军民融合采购保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