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场企业数量首超个体户
2000年以来,北京市场企业数量首次超过个体户。市工商局今天(2013年02月20日)上午对外公布北京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2012年,本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金融业仍保持较高增速,外资企业发展好于全国水平。
现状
个体户去年14万户退出
市工商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70709户,其中企业98689户,个体工商户71469户。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存量为146.44万户,其中企业76.78万户,同比增长8.01%;个体工商户69.11万户,同比下降9.39%。
市工商局介绍说,近几年来,通过严格准入审查程序、严把个体验照关口、推进个体向企业升级等多项措施,个体工商户增速减缓,退出市场速度加快。2012年,个体户新设7.1万户,退出超过14万户,个体户绝对数量下降近10%。自2000年以来,企业存续数量首超个体工商户,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重从2011年的48.24%上升至2012年的52.63%。新设市场主体中,企业比重从52.67%上升至58%。
五家外企注册资本超20亿
北京外资企业保持了较好发展水平。2012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2829户,截至去年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26535户,同比增长3.36%。受重大项目落地带动,外资资本大幅增长。
2012年新设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总计超过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72%,主要原因是多家注册资本达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进入,其中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人民币(含)至5亿元区间的外资企业共计35户,在5亿元(含)至10亿元区间的10户,在10亿元(含)至20亿元区间的4户,20亿元(含)以上的5户。
基金类企业增长近7成
市工商局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新成立企业集团122户,新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77户。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共有集团公司885家,同比增长15.99%,全市共有股份有限公司1726户(其中上市公司181户),同比增长10.01%。
去年全市新设金融类企业532户。截至去年底,全市金融类企业达7151户,同比增长7.44%。基金类企业发展迅速。去年新成立基金类企业256户,同比增长31.28%。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基金类企业635户(含分支机构73户),同比增长67.55%。“从2012年基金企业发展数据来看,京、津、沪三地中,北京是新设立基金类企业惟一继续保持增长的城市。”
趋势
新兴产业爱奔中关村
中关村示范区成为最吸引新兴产业的地方。超过52%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在园区。示范区对于科技企业、创新企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市工商局数据显示,示范区(一区十园)2012年新增企业2.82万户,各园区实有企业总数为20.41万户,同比增长15.77%,高于本市一般企业累计增长8.01%的增幅。园区市场主体中,科技企业实有9.43万户,同比增长23.92%,远高于全市9.72%的增长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四大领域,全市企业数量合计12885户,占战略性新兴企业总量的9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及资本增幅均居首位。
个案
“现在做生意更有底气了”
曾宪林,1988年注册的老“个体”,去年他从个体户转成了私营企业,曾宪林的身份也从“个体小老板”变成了“企业老总”。
“客户原先叫我曾老板,现在都管我叫曾总。”今天上午,曾宪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着说。曾宪林一直做家具生意,在集美家具城租摊经营。“原先不怕您笑话,我们也就是个小作坊,300多平方米,几间小屋,两三个临时工。去年在丰台工商分局的支持下,我们改成了京辽家具有限公司,厂房也扩成了2000多平方米,固定工人20多人。”
“现在做生意更有底气了。”曾宪林说:“原先来看家具的顾客一听说你是个体买卖,总是有点儿不信任,现在一看我们是有限公司,觉得诚信度高了。转成企业以后,订单增加了不少,比原来增加了50%吧。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增加了,也促使我们更用心地做好经营,我还计划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呢。”
解读
退出个体户以三产为主
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处处长况旭介绍说,2012年全市退出个体户超过14万余户,是退出数量最多的一年。“主要是为了适应北京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对经营业态进行了提升”,据况旭介绍,这部分退出个体户有的是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进行了注销,有的是从个体户自身发展需要转成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退出个体户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是小餐馆、小食杂店、小百货等。
2011年底,《北京市工商局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登记办法》出台,个体工商户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求,自愿申请转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这3种企业形式。
市工商局表示,对从事的经营符合北京产业政策的个体工商户,将支持其转型升级为企业组织形式;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个体户,会引导调整经营项目。个体户自愿提出申请,政府不会强制要求,也不会规定转型数量。
同时,工商部门还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只要材料齐备,一般5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变更,原来的名称也可保留。部分区县政府还对“个转企”实行财政补贴,丰台区政府此前拿出300万元,给予每户“个转企”1000元补贴。
本报记者 杨滨
(原标题:北京市场企业数量首超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