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南京推行官员财产公示试点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2-12-06 16:58:37 来源:东方早报

  南京低调推官员财产公示试点

  江宁区区管后备干部财产公示重点内容

  (必须在原单位的公示栏或内网平台公示)

  主要包括

  拥有住房情况:包括地址、面积、购买时间及金额

  拥有汽车情况:包括汽车型号、牌号、购买时间及金额

  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等

  区委干部考察组负责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区纪委会同区委组织部作进一步调查核实,形成文字材料,写入干部考察报告。

  早报记者 吴志刚 

  江苏省南京市纪委书记龙翔4日与24名微博廉政观察员进行了座谈互动。针对观察员提出的官员财产公示问题,龙翔说,南京正在江宁区进行局部试点和探索,争取形成制度稳步推进。关于微博反腐,龙翔表示只要情况属实,南京市纪委将坚决查处。不过,龙翔也表示,纪委并不完全提倡“微博举报”。

  “可随时发短信举报”

  11月23日,南京市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发布了一则招募微博廉政观察员的信息,数百网友进行了报名,南京市纪委从中选出了24名作为首批廉政观察员,这次座谈会是纪委与观察员的首次线下互动活动。

  在座谈会上,网友“夏德惠”提出了官员财产公示问题,南京市纪委书记龙翔对此回应说:这项工作南京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多做少说,多办实事。

  龙翔还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承诺有线索或举报渠道不通的话,可以随时给他发短信。对于当前引起热议的一系列“微博反腐”事件,龙翔表示,如果微博上有反映南京人和事的腐败问题,他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只要情况属实,南京市纪委将坚决查处。不过,龙翔也表示,纪委并不完全提倡“微博举报”,主要是因为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有严格的纪律和程序,如果微博过早曝光有关腐败问题,容易打草惊蛇,让腐败分子早有准备,影响案件顺利查办。

  江宁财产公示已一年半

  早报记者昨日从江宁区纪委了解到,该区去年6月就启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需要公开“家庭财产”的申报对象,已经拓宽至全区各部门单位在册的区管后备干部。目前,该区已有198名区管后备干部进行了财产申报。

  去年6月9日,江宁区纪委会同区委组织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在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中层干部中开展“双报告”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区30家具有行政审批权的中层正职干部,按时申报“家庭财产”和“个人重大事项”有关内容。

  根据规定,对“双报告”内容审核的时间为申报对象拟提拔为区管干部的考察期,审查核实情况列入干部考察报告。对不据实申报“双报告”内容的,列入“不诚信”干部名单,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并由区纪委对其诫勉谈话。2011年11月有8名新任区管干部的“双报告”内容被组织考察核实。

  经过去年的试点,这项工作对新任区管干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纪检部门调查发现,申报工作仍然存在几个问题,如申报面较窄、申报内容难鉴定、刚性约束不够“到位”等等。

  今年再推具体实施意见

  据了解,今年6月,江宁区委再度下发了《关于开展家庭财产和有关事项申报及公示的实施意见》,该区将申报对象由试点的30家具有行政审批权部门的中层干部,拓宽至全区各部门单位在册的区管后备干部。对“双报告”内容进行公示的对象为全区所有拟任区管职务的干部,着力在提拔任用前设置“廉关”,便于外界监督。

  据江宁区纪委介绍,拟任区管职务前必须在原单位的公示栏或内网平台公示“双报告”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拥有住房情况(包括地址、面积、购买时间及金额)、拥有汽车情况(包括汽车型号、牌号、购买时间及金额);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等。区委干部考察组负责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区纪委会同区委组织部作进一步调查核实,形成文字材料,写入干部考察报告。

  截至11月,江宁区共有59个部门单位198名区管后备干部主动进行了“财产申报”。

  财产公示有两大难题

  据了解,今年在江苏,各地试点推进“官员财产公开”的新闻频出,淮安市于今年7月,率先在江苏省内推出《同步公示拟提拔干部财产暂行办法》,办法规定,财产申报公示的对象包括全淮安市拟提拔的乡(科)级以上干部,一律要公示财产。8月份,徐州贾汪区要求600多名科级干部都要在外网“晒”出自己的财产状况,所有网友都可以随时浏览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监督。

  昨日,南京市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针对官员财产公示发表了一则评论,评论称,干部财产公示有共识和技术两大难题。实践路径也有两种:一等形成共识后再整体推进,在技术完备后再统一实施,此路漫漫其修远,或许,共识不成,技术就始终不会完备;二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共识,在形成共识中完善技术,积小胜为大胜,每一个小胜都会平抚群众期待的心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