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政采中心成立十周年:采商品房拓展范围 参与救灾经受考验
公租房装修、农家书屋、文艺活动下乡、居民社保卡制作……成都市的很多大型、重点民生工程都或多或少凝聚着成都市政府采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心血。"用最合理的财政资金,为老百姓购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和服务。"这句话是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实施这些项目的行为准则。
从2008年至今,采购中心共完成奥运火炬成都站传递、成都市庆祝建国60周年焰火晚会烟花燃放货物及服务、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彝族困难群众送温暖等30余个重大项目的采购工作,为成都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采购中心积极为抗震救灾提供服务,在确保质量和价格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组织采购活动,并协助送货到救灾前线。2010年8月,成都市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山洪泥石流灾害,采购中心积极协调,保障了灾区救援物资采购的及时进行和顺利完成。
采购近亿元消防项目 节支两成多
目前,成都市的很多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和市政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均已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采购中心主任唐兴国分析说:"这些项目大多是成都市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又不属于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交易范畴。由于这些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很高,相关部门决定将其委托给采购中心组织实施。"
2008年,采购中心接受委托,成功组织实施了奥运火炬成都站传递、成都市农家书屋、成都市住房储备中心部分商品房等大型项目采购。2009年,采购中心先后完成了成都市庆祝建国60周年焰火晚会烟花燃放货物及服务项目、成都市2009年农家书屋项目、成都市猪肉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系统专用称重设备项目等关系民生的重要采购,以及影响力较大的成都市户外广告空间资源特许经营权拍卖服务采购。
关于为成都市住房储备中心采购258套商品房一事,采购中心招标一部主任罗启泉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该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是采购中心首次实施此类项目采购。开标前,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房地产市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对成都市潜在房地产供应商和房源进行实地考察与网上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仔细了解分析同期房屋市场价格,摸清其成本构成,预测房地产价格未来走势。最终采购的258套商品房面积总计16258.32㎡,均价不超过4500元/㎡。
2010年,采购中心首次组织实施了成都市城乡居民社保卡制发服务项目,共采购580万张社保卡,中标金额合计543.22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39.35万元,节支率达20.42%;成功组织实施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2010成都城乡文艺巡演快车"演出活动执行机构项目采购;以公开招标方式顺利完成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消防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8489万元,共有20个包件,各包件内采购种类繁多,采购中心先后3次组织专家对技术参数及相关要求进行论证,确保招标文件科学合理,采购结果表明该项目节支率达25.45%。
2011年,采购中心就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川陕路环卫作业服务项目首次实施公开招标采购,该项目涉及川陕路出入城的道路垃圾清理、清扫、收集、运输处置、绿化带卫生、环卫设施管理等环节。采购中心根据采购人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清扫为辅,对快、慢车道均实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招标文件,一次采购成功。
情系灾区 彰显集中采购优势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成都市部分地方也是重灾区。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众多项目的采购工作:紧急为成都市血液中心采购计算机、打印机;派人现场指导加油站设立抗震救灾车辆加油绿色通道;到都江堰、彭州等灾区,帮助都江堰市政府采购中心、彭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克服交通和通讯不畅等困难;为成都市公安局紧急采购3台救灾用车;为《都江堰信息报》紧急采购办公和印刷设备;为成都市消防支队紧急采购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设备。
采购中心副主任陈仕伟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地震发生后,很多供应商都联系不上,为了完成紧急采购任务,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只能逐一给相关供应商打电话。一些中标供应商的车辆不能开进灾区,中标产品不能及时送达,采购中心就安排专人去厂家取货,并将其送往救灾现场。"
唐兴国表示,采购中心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充分发挥了集中采购机构的优势,积累了宝贵的紧急采购经验。在2010年8月成都山洪泥石流灾害救灾过程中,为了支持灾区的政府采购服务工作,采购中心主动向14个重灾区的县(市)政府采购中心了解受灾情况,积极协调,保障了灾区救援物资采购的及时进行和顺利完成。据采购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当得知都江堰市龙池镇等地受灾极为严重、急需柴油及加油专用车辆后,采购中心立即与相关石油公司联系,使3万升柴油于当日下午就运到了都江堰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