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赴港购物年均200亿
南都讯 “五一”小长假,一批批的深圳市民涌向香港购物,甚至去趟香港只为打瓶酱油。深圳市民赴港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热潮,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近日透露,他们已经连续两年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深圳市民“赴港购物”消费现象进行调查,统计估计深圳市民“赴港购物”消费每年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巨大的消费金额,实际已不同程度反映出对深圳消费构成了潜在威胁和竞争。
“赴港购物”消费成热潮?
今年“五一”小长假,罗湖、皇岗口岸显得比以往更加忙碌。不少深圳市民通过更为便捷的通关手续,涌到一河之隔的香港,回来者几乎都是大包小包提着返深。
为了解深圳居民赴港消费倾向,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与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已经连续两年对深圳市民“赴港购物”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赴港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热潮”。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会长花涛介绍,他们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深圳市民“赴港购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赴港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热潮”在进一步加大趋势。
2010年11月份,对深圳市民“赴港购物”的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2029个。调查发现,2010年以来,深圳市民有专门去过香港/中英街购物占比为11.41%。其中,专门去过香港购物占10 .0%,专门去过中英街的占2 .21%。从有效百分比上看:去香港和中英街购物只是小部分人的小众行为,绝大多数的深圳市民仍在深圳消费。
2011年,对深圳市民“赴港购物”的调查(调查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8-60岁深圳常住人口数据为基数),共完成有效样本2116个。调查发现,2011年以来,有专门去过香港购物占比为27.27%。从有效百分比上看:虽然大多数的深圳市民仍在深圳消费,但相比2010年消费者去香港购物的比例(11 .41%),去香港购物的消费者在不断增多,赴港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热潮。
而且从消费者专门去香港购物的频率数据也显示了消费者“赴港购物”热情较高。比如经常去香港购物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19.36%上升到了25.30%(每月至少1次);偶尔去香港购物的消费者则从80.74%下降到了74.70%。调查公司认为,从购买频率上看,高频外出购物比例已突破25%,显示消费者“赴港购物”热情较高。
谁最喜欢“赴港购物”?
“赴港购物”消费成热潮在花涛眼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更让他纠结的是这些去香港消费的群体都是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的人,在他看来要是都能留在深圳消费,那对拉动深圳消费的力度就可想而知。
调查数据显示,赴港消费的主要是一些高知、高收入群体,并且呈现出“收入和学历越密,去香港/中英街的购物比例越高、频次也越高”的现象。从性别上看,女士买的商品种类要多于男士,且相对比较集中。除个别商品品类外,男士和女士购买行为较一致。具体来说,女士购买化妆品和珠宝首饰比例高于男士;男士购买家电/数码产品和烟/酒/茶要多于女性;在其他商品上,男女购买差异并不大。
此外,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和2010年相比,2011年调查发现赴港消费者主要以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为主,但一般学历的消费者赴港行为也在增多。调查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11年因为物价飞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部分深圳市民赴港购生活日用品的比例在逐渐增大”。
此外,花涛认为还有其他重要因素造成深圳人越来越多喜欢“赴港购物”。其一是现在通关越来越便利,深圳与香港联系越来越紧密,去趟香港已经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另外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实际在潜在地影响市民的消费行为,因此深圳曾出现有居民专门跑到香港打酱油的事情,他认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如何,实际会间接影响服装甚至奢侈品的消费结果。
“赴港购物”最喜欢买什么?
深圳人到香港消费,远远不是去打瓶酱油那么简单。根据调查公司2010年调查显示,深圳市民赴港购买服装、皮具/箱包的比例最高,达到71 .11%;数码产品和化妆品比例超过40%,药品占比36 .44%、珠宝首饰占比20.89%;超市商品消费比例为9.33%,其余商品比例低。到2011年,消费者赴港仍主要是购买服装/鞋为主,占调查比最高,达55.98%,但和前一年相比比例还是在下降;此外化妆品、家电/数码产品和日用品占比均超过30%;珠宝首饰、烟/酒/茶和皮具箱包占比均超过15%;其他商品占比相对较低。
另外2011年和2010年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日用品成为“赴港购物”的重要产品之一。调查发现,去年以来消费群体“赴港购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日常用品,其购买种类及购买数量都在不断扩增。具体从不同收入上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去香港购买的商品种类以家电/数码产品较多,这类人群去香港的次数一般较少,主要是为买一些特定的产品而去,同时购买一些其他品类的商品;月收入在5000-7999元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主要以服装/鞋、化妆品为主;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仍以传统的服装/鞋和家电/数码等产品为主。从收入水平来看,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购买的内容相差不大。
调查还发现,从消费者去香港购买不同商品的原因上看,其购买不同商品的原因略有不同,但与其购买的商品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比如消费者去香港购买日用品主要是因为香港同等商品价格比深圳便宜、国际知名品牌多;购买烟/酒/茶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款式选择多,可选择性强和同等商品价格比深圳便宜;购买服装/鞋的主要原因是同等商品价格比深圳便宜、产品款式选择多和信任原厂原产地出品等。
“赴港购物”每年200亿元
“连续两年的调查,数据一出来还是让我们有些吃惊。”花涛坦言,这些消费群体都是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的,如果能留在深圳那对深圳是再好不过了,而更让人有些担忧的是现在除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外,一般学历的消费者赴港行为也在增多。“我们估算了一下,每年深圳市民到香港消费的金额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不是港币。”花涛补充说,而且这个数据基本可以确定还在增大。
花涛表示,为了把这部分消费者人群拉回到深圳消费,深圳除进一步做强做大零售商业及提升服务等外,他说特别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组织企业共同编制了全国第一部《深圳市零售商场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标准)和《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工作条例》,并开展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形成食品安全行业自律行为。
而调查公司的2010年调查报告给出的建议是“深圳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深圳消费,除了政府在消费大环境方面(税收、交通、城市管理、高端消费项目引进的优惠政策等)需要改进外,商家则应当在品牌引进、商品质量、种类、新颖性、性价比、品类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针对于此,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冯苏宝也认为,深圳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积极去向国家申请和海南一样给予一定的免税权,引进香港的产品。他认为这既能满足市民需求,也缓解了香港的消费人流压力,同时又带动了双方经济发展,值得一试。
采写:南都记者 刘荣
下一篇:北京1500万元惠及高校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