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组织千名干部带铺盖下基层
新闻提示
春节气息还没有散去,茫茫积雪还没有消融。宝鸡市渭滨区已组织了1000余名干部背着铺盖,带着方便面下到了农村、社区、工矿、街道,走村逐户了解群众和企业实际困难,帮助基层解决工作和发展中的问题。有人说,这是一次干部走秀,那么渭滨区这次干部下基层到底有何现实意义?能为老百姓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杜绝走过场 每个干部都有详细计划
据初步估计,渭滨区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将会有大大小小、数千件困扰基层群众生活和基层组织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区宣传部副部长赵红霞对记者说,这次活动非常注重摸实情、见成效,每个干部都必须零距离接触群众。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干部都有任务,都必须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有些干部已经和所包的村组、社区群众户取得了联系,想好好在百姓的家里住上半年时间,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真正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通过和百姓们谈心、聊天、拉家常等形式和推心置腹的接触,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解除心中疑惑,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最后,把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把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绝不会像过去那样喊空号、走过场。
赵副部长还告诉记者说:“渭滨区这次干部下基层、走民情要实现所有村组、社区和重点项目‘全覆盖’,不漏一户,对于家中无人居住的,要耐心等待,等不到的要寻找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点进行走访,一定要把群众真正的呼声、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吃透摸清,帮助他们进行解决。”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赵副部长的手中已经拿到一份渭滨区宣传部拟定的包村进户“民意调查表”,足足列举了20多个条款。他们准备在近日把这个调查表打印出来,进驻村后挨家挨户的发到每个村民手里,并当面帮助群众填写。赵副部长说,自己部门包住的村子在半山区,村子道路已经硬化,路边需要路灯,宣传部已经和城建部门取得联系,这个问题将会在一周之内得到解决。下基层红线每个干部每周最少两天
为了使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收到一个较大成效,渭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可以说是下足了“血本”,他们从春节前就安排部署,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区动员大会,把这项活动安排的周密细致、滴水不漏。从他们的“实施意见方案”上记者看到,该活动从一月底开始到六月底结束,每个干部每周必须最少在基层工作两天时间,不仅要把问题找出来,还要尽可能的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来。同时,要树立自身形象、加强工作能力,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发展、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要经常联系群众、服务项目,促进形成党群同心、共促发展的崭新局面。
从另一个方面说也就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凝聚成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突破的强大合力。据悉,渭滨区这次下基层的干部共分成了四个工作大队,各工作队都是区委常委和主要领导带队,这种明确的精细化分工,足以见到该区对搞好这次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干部开玩笑“想偷懒是偷不成了”
记者在采访渭滨区有关领导时得知,该区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每个干部都要把自己的脚印留在对应百姓家的庭院里,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每人完成一篇鲜活、生动、有较高价值的民情调研报告,作为区委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有些干部私下对记者说:“区上这次下基层活动是动真格的,怕是想偷懒也偷不成了。因为有些工作是硬杠杠,实夯实的,如果不真诚地俯下身子走访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就不可能完成规定的条条框框,更谈不上写出什么鲜活、生动、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了。”这些话看来一点不假,因为,渭滨区这次注重的是数据,看的是效果,没有实际行动怎会有最后的实效?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渭滨区上从书记、区长,下到乡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都已经积极地行动了起来,他们个个准备负重奋进、攻克难关、创优争先,以实现自身的提高和新的突破。据了解,通过这次活动,渭滨区今年将在每个乡镇、每个街道办事处、每个部门单位打造出2-4个高水平、高标准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汇聚和形成新渭滨的发展特色,使更多项工作走在宝鸡市、陕西省乃至全国前列。
行动初见成效一天就解决30多问题
1月30日,渭滨区编办主任张存民和石鼓镇包村干部张根虎相约来到石鼓镇王家河村,这也算是该区第一个下基层的工作小组,他们到达村子后,没有进办公室,没有进会议室,而是直接走到村民家中,围绕该村群众饮水工程资金问题,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协商解决方案。
也就在同一天,渭滨区还有几个机关部门下了基层,相继解决了石鼓镇刘家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商标注册问题,高家镇解家滩村村民发展种植板栗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辖区三个社区100多名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石坝河街道新添了一座游园,一家外来企业的建设工程时间在这一天准时签订,共计30多件,涉及人数1000多人……让人不禁感叹,如果我们的干部、我们的政府都能以这样的工作作风出现在广大群众面前,积极主动地挑问题、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转观念,群众每个人头顶上都将永远飘扬一片充满阳光的朗朗晴天。
文/图本报记者王宝存
上一篇:教育部要求高校把军训作为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