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陕西省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作者:杨华 乔晋 高敬毅 发布于:2011-10-17 15:09:51 来源:陕西日报
 城市里一栋栋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陕南陕北移民搬迁如火如荼,三秦大地处处呈现民生工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继“十一五”陕西财政民生投入5532亿元之后,今年,陕西各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共安排民生支出预算120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和超收安排等,预计全年财政民生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省级新增财力的80%将用于民生。这在陕西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国也走在前列。

    陕西地处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多年前还是“吃饭财政”,常为公务员工资而发愁。“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经济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加大投入力度,民生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呈现出三个“最”:一是民生投入最多。全省财政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到5532亿元,是“十五”的3.5倍,占财政支出的7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民生制度体系建设力度最大。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保障,覆盖面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被纳入到保障范围。三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教育方面,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达标。社会保障方面,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2010年达到月人均1382元,高于135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养老保险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基本医疗实现制度全覆盖,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为主体,各类棚户区改造为补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农村饮水方面,解决了125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陕北地区全面实现农村饮水预定解困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围绕省委、省政府“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尊严”的要求,各级财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最需要的民生问题入手,着力促进民生事业由“保基本、广覆盖”向“重统筹、多层次,建机制、顺体制,严管理、可持续”转变。省财政厅采取“五个统筹”的办法,即将预算内与预算外、中央与地方、增量与存量、财政与社会、举债与自筹等统筹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民生资金需求。今年,陕西地方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预算120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和超收安排等,预计全年财政民生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省级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强化预算约束,确保各级财政民生支出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支出,挤出资金保民生需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提高全省公共服务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着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全面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健全城乡一体、标准统一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体系;加大幼儿园建设投入,对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进行奖补;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将高等院校本科生均经费提高到9000元,省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提高到7000元;实行以奖代补,帮助高等院校化解债务难题。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各级财政部门在继续支持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提标”工作,同时加大投入,提高参保率,从今年7月1日起,推进实施城乡养老制度全覆盖。加大对残疾军人、带病退伍回乡军人、贫困学生、孤儿等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增加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资金。

    今年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7.43万套,总投资将达到750亿元,任务量是2010年的2.5倍,排在全国第三位。今年,各级财政安排用于补助住房建设方面的资金达到200多亿元,已全部筹措到位,比上年增加了5倍多。

    陕南地区是陕西山洪和地质灾害最主要的群发区和危害地带。为从根本上解除山区群众安全隐患,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决定对陕南地区避灾移民实施搬迁。此项工程计划从2011年起,利用10年时间,从陕南地质灾害易发区搬迁约60万户,240万人,今年目标是完成6万户的搬迁任务。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陕南三市的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区中的两个,是扶贫开发多年难啃的“硬骨头”。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快白于山区扶贫开发步伐,加快移民搬迁力度,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移民搬迁规划,总投资310.8亿元。2011年,省上安排5亿元,加上相关市县财政资金以及群众自筹和部门整合,移民搬迁项目资金将达到31.1亿元。

    随着民生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如何管好、用好民生资金,把财政民生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省财政厅厅长刘小燕给了记者一个答案:“整合资金,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动态监控,推进公开,确保民生工程得民心。”为此,他们采取八条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第一,早编民生预算。第二,加大资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通过规划、板块、项目和融资平台进行整合,集中财力办民生大事、解民生难题。第三,加快资金拨付。严格落实“四挂钩”制度。扩大专项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减少中间环节,对可以直接拨付到供应商的,实行直通车;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采取“一卡(折)通”方式,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避免截留、挪用。第四,完善特设账户。对市县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新农合、救灾、教育等资金,全部通过省级零余额账户,直接拨付到市县财政特设专户。第五,推进绩效评价。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民生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监督检查全过程,重点对城乡低保、就业、公共卫生、扶贫、农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第六,公开使用结果。从县以下开始,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支农惠农、社保、医改资金分配结果和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或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七,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全程在线跟踪专项资金,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今年重点对“十大民生工程”、“三农”投入、强农惠农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重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对各级财政安排和其他部门下达的资金进行监管。第八,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开展民生政策宣传活动,在对各项惠民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编印和发放了《陕西省财政民生政策汇编》、《陕西省支农惠农政策问答》,采取网上公开、政策宣讲等形式,让群众了解、掌握和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以营造全社会关注民生、支持民生的良好氛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