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核查家庭收入及财产杜绝伪低保户现象
据悉,本市自1993年建立低保制度以来,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一直采用传统的个人提交收入证明,上门查看、邻里访问、在社区公示等措施进行审核。
“街道、居委会的干部们很为难,无法对这些低保人员的家庭财产、隐性收入进行认定。明明有好几处房产,却还在领低保,现行对于家庭财产的核对存在很大漏洞。”市人大代表黄慧娟在社区调研中发现,天天开着私家车却常年吃低保的“伪低保户”在居民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随着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再加上我国税制、收入支付方式、就业方式、诚信体系不完善,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传统收入核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系保”、“人情保”出现。
如何从政策上、技术上,防止并查出隐瞒个人收入和财产的情况,堵住低保漏洞?上海市民政局相关人士透露,从政策而言,低保标准一直按照家庭收入设定,目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5元可申请低保,但对于“家庭财产”,低保准入标准有待明确。
根据去年国家民政部门下发的通知,家庭收入是认定低保户的基本条件,但家庭财产也要作为重要依据。通知指出,“家庭财产”,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资产。
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研究调整城乡低保准入条件。家庭财产究竟多少能够享受低保,还在专家论证阶段。民政部门已经拟定了一份低保准入条件的初稿,也有待各方面论证通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低保户的准入门槛有家庭收入、家庭财产两大“硬标准”。
答复中透露,市民政局从2007年起就开始探索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历经四年,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的框架,并先后与公积金、劳动保障、税务、公安(车辆和人口)建立了定期电子信息交换网络,与证券、银行采取了手工电子信息交换措施。
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在技术上保障对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的全面了解。未来,低保家庭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一切“家庭财产”都有望被核查。本市34万左右的低保家庭中,存在多少“伪低保”,核对新机制将成为一面“照妖镜”,让不符合条件家庭“现身”并退出。
据了解,核查新机制有望在今年年内启动,并首先在本市部分区县试点,明年逐步推广,届时,将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