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江西财政着力支持构建农业防灾减灾机制

作者:江西省财政厅 发布于:2011-08-09 10:27:04 来源:财政部网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立足省情,将支持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为财政支农的大事来抓,围绕“预测预警、应急响应、防御组织”主体功能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大投入,着力建立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全省农业生产、农村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下降了49%,44%、50%和55%。5年来,全省通过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达83.3亿斤。
  
  一、建立预警系统,开展安全防护,构建灾害提前防范机制
  
  为提前防范灾害,按照科技与常规手段相结合原则,着力建立以省、市、县、乡、村五级预测预报网络为支撑的灾前预警体系,确保灾前信息能及时、准确收集和传输。
  
  一是省、市、县建立三级联网的预警信息系统。分别建立了江西省中尺度自动站网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响应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森林防火远程监控和指挥系统,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诊断系统、农业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在88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全省中尺度区域站总数达到1531个,实现每5分钟上传一次气象观测资料;自动雨量监测站通过GPRS/SMS方式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在重点区域建设239套林火视频监控设备,实行实时监测。
  
  二是乡、村二级建立预防巡护制度。在每个村设立了1名气象灾害信息义务员、1-2名虫情报告员和报汛员,每个重点林业村安排了森林防火护林员,每座小型水库聘用了安全管理员。这些人员通过电话将灾害信息上报乡镇,乡镇再上报县级主管部门,县级主管部门通过信息网络逐级上传。为整合资源,森林防火护林员可兼作报汛员、虫情报告员和气象灾害信息义务员。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构建灾情应急处理机制
  
  为确保将灾情处理得最早、最快、造成的影响最小,损失最轻,江西省建立了以政府处理为主,社会处理为辅的灾害处理机制。
  
  一是搭建了远程指挥或诊断平台。灾前预警信息系统均建有远程指挥或诊断平台,可实时发出灾害处理命令。
  
  二是建立了快速处理正规反应队伍。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建立了省-市-县人影统一作业,地面移动和高空飞机作业相结合的立体人工增雨作业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建立了从省级到县级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以基层护林员、民间“三防”组织为主的预防体系,以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为主,航空护林站、森警为突击,人工增雨灭火作业为辅助的扑救体系。目前江西有109支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1500支乡级半专业防火队,50819名村级防火护林员,同时,高标准建设了32支跨区机动专业防火队,县级森林专业消防队在接到扑火命令后十分钟内就可奔赴火场。
  
  三是培育了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处理。每年安排1600万元,采取无偿提供预警信息、诊断方案、赠送施药器械等方式,大力支持病虫害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737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50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当地农民及时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
  
  三、实施保费补贴,加大灾害救助,构建灾后恢复重建机制
  
  为帮助受灾农户迅速恢复生产,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平稳发展,江西省建立了“农民自救、市场运作、政府补助三结合”的的灾后重建机制。
  
  一是开展了农、林业保险。2007年8月,江西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启动农、林业保险试点工作,截止2010年,保险品种已由能繁母猪扩展到水稻、油菜、花生、棉花、柑橘、奶牛和林业等险种,保险责任基本涵盖了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和意外事故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2010年,全省共有677.26万户农户投保,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计2.64万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计2亿元。
  
  二是加大防灾减灾资金投入。正常年份,省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防汛抗旱资金,250万元救灾种子储备资金,2000万元森林防火经费,480万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经费。对灾害特别严重的年份,省财政采取另外追加资金的方式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如2008年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省财政追加安排了1.99亿元,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省财政追加安排了1.6亿元。
  
  三是规范补助制度。下发了《江西省农业林业水利防灾减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救灾资金的申报和审批做出了统一规定,明确各地必须首先从自有财力中安排防灾减灾资金,如确有困难,可向省申请补助。申请时要附上自有财力安排防灾减灾资金的下达文件。
  
  四、强化协调沟通,创新管理方式,构建救灾资金监管机制
  
  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主动向领导汇报,主动沟通协调,主动会商相关部门,提出了按照科技含量最高、信息共享化程度最大,资金重复投入最少的要求推进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实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资源的深度共享。同时,积极创新管理方式,保障资金绩效。
  
  一是严格审查灾前预警系统建设方案,避免重复投资。
  
  二是采取建后补助,实行以奖代补。对森林防火和气象人影作业分队的标准化队伍建设,事先均下发了标准化建设方案,对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建设队伍按一定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
  
  三是根据工作任务,据实结算。每年在重点防火期的航空护林经费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经费,经财政与相关部门联合对飞行时间,人工增雨的作业次数及弹药消耗等审核后,按照实际发生开支情况,安排资金。
  
  四是按照绩效,分配资金。省级分配重点林业村村级防火经费时,与当地火灾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相挂钩;县级分配相关资金时,将护林员的报酬与防火成效挂钩,调动县级和护林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实行省级政府集中统一采购物资。对预警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设备采购,大宗作物的救灾种子、农药和化肥,实行省级统一采购,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