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采购28900吨农用地膜3.6亿元
原标题:3.6亿元采购促1400万亩小麦增产
服务民生看集采专题报道
甘肃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28900吨农用地膜采购,从生产到配送均严格把关
资料图片:某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正在查看小麦地膜覆盖情况。
5月底6月初,是甘肃省冬小麦的成熟季节,也是春小麦的生长关键期。年初以来,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持续降雨偏少,导致该省部分旱作区露地小麦普遍受旱,返青生长受到了影响。在抗旱保丰收的过程中,甘肃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辅助推广的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旱效果,返青生长良好,并有望再度增产。
"2012年,甘肃省旱作农业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也就是说,2012~2016年,财政部将对甘肃省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项目进行补贴,主要用于农用地膜、穴播机、覆膜覆土机及覆膜覆土穴播一体机等相关货物的统一采购。考虑到这些项目关系重大,甘肃省财政厅将农用地膜采购委托给了采购中心。去年冬天及今年春天,我们共计采购农用地膜28900吨,涉及预算4.03亿元,实际合同金额3.6亿元,累计节约财政资金4300万元,节支率为10.67%。"采购中心主任卢昌辉介绍说。
分三次采购28900吨
据了解,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的又一项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生长期缺水导致的产量低问题,在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一次革新。
2012年,甘肃省试点的9个市(州)34个县(区)共计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0.5万亩,平均亩产389.7公斤,较露地小麦亩产增加124.3公斤,增长46.9%,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2年秋,采购中心便提前准备,开始为2013年夏粮丰收提供保障的农用地膜采购任务忙碌起来。
"为了保证新推广的200万亩冬小麦农用地膜的正常使用,我们在2012年9月、10月分两次对农用地膜进行采购,共计采购地膜19700吨。今年年初,又为春小麦采购地膜9200吨。"采购中心项目负责人侯永强介绍说。
据了解,甘肃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近1400万亩(冬小麦近900万亩、春小麦近500万亩)。其中,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72%以上。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推广,将逐步改善1000万亩旱地小麦靠天创收的状况,切实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把关生产配送全过程
"在今年年初的农用地膜采购中,有19家企业参与投标,绝大部分是我们甘肃省内的企业。"侯永强说。
坐拥玉门、长庆等大型油田的甘肃省,在石油的下游产品--塑料的产能方面相比其他地方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为了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农用地膜,采购中心还是下了很多工夫。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小麦的播种时机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进度,我们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注重结合实际做好具体业务工作调整,按轻重缓急,尽量给农用地膜项目让路,确保采购工作及时完成,满足冬春播种时机的需要,使农民在最佳的播种时间内用上地膜。"侯永强表示。
组织实施农用地膜项目是采购中心业务代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虽然以前也完成过同类项目采购任务,但是规模较小、资金量不大。"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意味着这个项目牵涉的资金量更大、影响的范围更广,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侯永强说。
为此,项目小组成员先后走访了多家单位,咨询相关专家,充分了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充分掌握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再制定招标文件和有效的货源控制方案,确定切合实际的评标办法和工作程序。
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企业必须为生产企业,以便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使供货周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企业还应提供投标产品的环境体系认证证书,尽量从源头上减轻地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卢昌辉认为,不管制订什么样的方案,重要的还是落实。"我们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凡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供应商,必须说明生产原材料来源、技术保证措施和质量状况,以便把好事前关。招标完成后,我们还配合采购人到中标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监督,严把生产环节关。直到看见地膜及时送到田间地头,没有延误农时,我们才会彻底放心。"卢昌辉如是说。
编后语 保障民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报道中听到或看到。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就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该领域财政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带动民生项目的增多,政府集中采购服务民生的广度也会随之加宽。
本报4月24日推出"服务民生看集采专题报道"后,先后刊发了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操作的有关项目,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更多的集中采购机构向业界展示自己服务民生的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