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政府采购人要树立信心

作者:孙立群   发布于:2009-01-04 09:55:07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在日前于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教授“力挺”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高度关注。为了深入了解马海涛教授对政府采购的看法,本报对他进行了专访。
  
  在他位于中财大主楼的办公室里,马海涛教授笑容谦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面对面访谈。
  
  政府采购改革成效明显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马海涛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政府采购的评价。从1996年开始试点到现在才1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也不过5年,但政府采购的规模不断扩大,法律逐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政策功能不断发挥,国际化步伐也逐步迈出。“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马海涛也不讳言我国政府采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他强调,西方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因此不要拿西方几百年的完善的制度来套用或评价我国的制度建设。“对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看待,不宜过分渲染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马海涛呼吁,要给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鼓劲,要树立信心,“政府采购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前途一片光明。”
  
  财政改革应齐头并进
  
  马海涛从财政支出改革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政府采购改革的外部动力。他表示,政府采购改革应该和其他几项改革共同推进,要避免就政采谈政采。
  
  他认为,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在我们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之下推行的。这就意味着在我国预算改革的三架马车--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之间缺乏一个整体的协调性。“预算制度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是很难到位的--如果说我们的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计划形同虚设的话,政府采购可能也避免不了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的问题。”
  
  马海涛认为,包含政府采购预算的部门预算是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基础,政府采购制度又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是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实施的源头控制。“所以长远看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应该与其他各项改革共同推进。”
  
  集采机构地位不能削弱
  
  马海涛也非常关注政府采购的体制问题,尤其是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问题。
  
  “在操作方面现在有人特别推崇市场化的运作,主张取消集中采购机构,用社会中介机构来替代。我认为,市场化的运作是政府采购操作运行的一个长远方向,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在政府采购操作中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是有缺陷的。”对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完全由社会中介进行政府采购操作的模式,马海涛认为只有局部意义,在全国并不具有代表性。
  
  马海涛主张必须好好地研究一下当前政府采购中心的定位问题,“采购中心和监管部门的关系到底怎样去处理?这是值得很好地思考的。”
  
  马海涛也对全国的集采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单独建立一个垂直管理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想法没有现实基础,不过,建立上下级之间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还是有现实价值的。
  
  认真做好教学科研
  
  马海涛还简要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在政府采购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情况。中财大2001年在全国首家开设了政府采购课,2003年编写了全国第一本政府采购教材。目前中财大对政府采购的教学科研分布在三个学院:财政学院、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三个学院研究的角度不一样。“我更多的是从财政的角度谈我对政府采购的看法。”
  
  在财政学院有3个主要专业方向:财政管理、资产评估和政府采购。在政府采购的科研方面,由马海涛教授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到2009年底完成研究报告,主要研究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政策目标定位、政府采购效率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以及加入GPA的应对措施等问题。学院的政府采购课程还被评为2008年北京市的精品课程,《政府采购管理》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政府采购新课开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获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采购管理》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马海涛表示:“政府采购改革和其他财政改革同样重要,做好教学科研是对一线工作的有益支持。”财政学院还有政府采购方向的研究生。他自己带的政府采购方向的研究生已经毕业了几届,有几个正在中央和地方的相关部门从事政府采购工作。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