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孩子自己疼 政府扶持不可少
■“汽车自主品牌如何赢得主场优势”系列报道(之三)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即使孩子一出生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父母仍然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其独到之处、可爱之处,会不离不弃地包容和耐心培养,让孩子茁壮成长。
遗憾的是,在政府采购市场,这种“护犊子”的母爱却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品牌是土生土长的品牌,可以算是我们国家的“孩子”。但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份额却令人汗颜。
纵观自主品牌的发展,短短十年间,已经快速成长为代表我国汽车产业实力的新生力量,在中国市场尤其是政府采购市场这块自主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上,自主品牌理应得到更多国人的呵护。但事实并不如此。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如何努力,自主品牌大都只占到市场销量的三成左右,即使是在多项自主品牌扶持政策发布的今年,自主品牌比例有所上升,但也仅占到四成多,仍然低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份额更是在10%以下。
自己孩子自己爱
“如果把汽车品牌比喻成儿子,那自主品牌是亲儿子。”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如是形容。
自主品牌在本土的市场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疼爱与照顾,相反地被扣以低价低质的帽子,遭受着本土市场对它的歧视,具有市场引导地位的公务车市场更是如此。
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汽车采购负责人朱文英介绍:“每年公务车协议供货招标我们都会尽量考虑如何让自主品牌入围,但是入围之后却很少有采购人问津。”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2008年某系统采购了300辆自主品牌汽车,然而如何分配这300辆汽车却成为让该系统采购中心头疼的事。原因是各采购单位纷纷相互推托,都不愿意接纳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作为本单位座驾,认为自主品牌小毛病太多,不如合资品牌的好。
对此现象,自主品牌企业愤愤不平。他们认为,自主品牌汽车所有的生产线、技术研发都在国内,每赚的一分钱都要给国家上税。相反,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中国赚取的高额利润全部流向国外,核心技术却一直未能被中国企业掌握。使用纳税人的钱购买车辆的政府用户,不关爱自主品牌实在说不过去,这就好比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反拿别人的孩子当宝贝。
企业强才能国力强
“我们看看韩国,80年代,韩国汽车的水平也很有限,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韩国所有官员都以使用国产品牌为荣,坐本土轿车被视为‘爱家乡、爱民族、不忘本’。而官员乘坐进口轿车,却往往被看作‘素质低’或‘不爱国’,在同僚面前抬不起头来。”一位到过韩国的政府采购官员这样描述。
正是政府带头使用国产轿车带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官员以身作则带动了整个社会,全韩国人民都以乘坐国产车为荣,家乡人民的支持给了韩国汽车发展的动力,最终完善了技术,塑造了品牌,成功进入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韩国也成为了汽车强国。
“汽车领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汽车对国家相关产业具有巨大带动促进作用。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努力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还肩负着本国汽车价格合理化的使命。
目前我国市场上C级车市场多被合资品牌占据,大多车型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上,江淮宾悦以10万元的价格上市,冲击整个C级车市场,给了消费者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原来C级车并不是那么遥远。
自主品牌的不断壮大势必改变我国汽车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局面,零部件和劳动力的成本控制成为自主品牌拉低价格的有力武器。IT领域,如果没有联想、方正,计算机产品在中国将依然处于一种高价格的状态,汽车行业亦是如此。
“欧美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日本70多年,韩国60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惠康认为,“我们应该给自主品牌更大的成长空间。”
政府引导很重要
“无论多大官,一律四个圈。”这句顺口溜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国公务车市场长期以来的品牌选择状况。这种状况奠定了奥迪在我国汽车消费中高端市场的稳固地位,至今无人能撼,足见政府民用汽车对消费市场的引导作用。
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销量的贡献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我国加入WTO后,汽车产业开放,关税下调,业内人士早就预测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会基本与合资品牌持平,然而目前仍有50%的价差。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的扶持能从量上使其达到与合资品牌的抗衡,进而有效挤干合资品牌价格水分。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江淮瑞风2008整年销量达到36304辆,再次代表自主品牌摘得中国MPV车型销售冠军。这36304辆售车中,政府采购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用车比例占70%。
仅在云南省,2008年12月江淮瑞风就接连获得约400辆的采购合同。至此,瑞风在2008年全年共取得了国家海关总署、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环保部、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旅游汽车公司、武汉钢铁等数十家单位连续百台大单的销售佳绩,采购总量达4000多辆。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指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政府采购发挥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是其他支持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政策极力倡导支持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长安轿车公司总经理况景文表示,尽管相关法规强调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在实际采购活动中,自主品牌汽车充其量只能说“分到了一杯羹”,更大的份额仍然被合资品牌瓜分。
对此,朱文英认为自主品牌扶持需要有更加详细和可操作性的条款,而不仅仅是“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汽车”这么孤零零的一句话。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仅仅是“鼓励优先购买”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多硬性的规定。
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宣传部部长商玉贵认为,政府应该对采购自主品牌进行明文规定,通过政府分配布置任务,采取强行的指标分配措施,规定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占一定比例。同时,政府汽车采购还要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不能光支持“地产”品牌,很多地区之所以采购合资品牌汽车主要的原因是该品牌在当地设厂。
况景文认为,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扶持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更多的相关配套政策。
公平竞争要摘除有色眼镜
“国家针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对自主品牌来说则更为迫切,不要始终用有色眼镜看待自主品牌。”商玉贵发出这样的呼吁。
他表示,自主品牌汽车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性能和服务领域已经不逊色于合资品牌汽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官员的需要,和“洋车”公平竞争也不落下风。
在当初“市场换技术”政策背景下,合资品牌受到追捧可以理解,但现实是,“市场”交出去了,真正先进的汽车“技术”却没有换回来,反而是自强不息的自主品牌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
目前,很多政府用户仍然以老观念看自主品牌,在公务车采购项目中往往出现品牌倾向,政府官员尚且如此,如何去引导普通消费者去喜爱自主品牌?
中兴汽车副总经理高玉静指出:“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市场只是配角,很难中标。如果这种大环境不改变,自主品牌无法谈到本土主场优势。”
这种大环境的改变需要依赖政府采购引导作用的发挥,毕竟自家的孩子还得自己爱。
上一篇:政采加油 走好“经营品牌”之路
下一篇:不做“阿斗” 要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