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7%政采节支率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
作者:周黎洁 发布于:2008-06-20 09:38:0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3.7%的节支率!
在各地平均节支率几年来不约而同地停在10%~12%时,北京市财政局近日公布的2007年政府采购数据中,3.7%的节支率与90%以上的公开招标比例均引起了业内关注。而在2006年,北京市的节支率是4.52%。为什么北京市的节支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出一半呢?
“这说明我们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实’了,编‘准’了。”北京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人这样解释“3.7%”这个数字。
将政府采购预算编“实”、编“准”是一个让各地普遍伤脑筋的事儿,北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从2000年开始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几年来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围绕一个目录、建立两个机制、依托三个手段、实现四个目标。”
与部门预算紧密结合
2007年是北京市转变政府采购规模增长方式的第一年,年初没有下达任务数,而是以目录定规模、采取应采尽采的方式。当年北京市政府采购规模增幅维持了30.8%的高增长,“这说明围绕政府采购目录,实现应采尽采来增长规模的思路是正确的。今年我们依然不再下达任务数。”这位负责人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也是一样,以政府采购目录为依据,编制范围、采购类型都围绕政府采购目录来确定。
所谓的“建立两个机制”,指的是建立与部门预算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内外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紧密结合,指的是北京市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已经与部门预算编制一起,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布置、单位统一编制上报、财政部门统一审核、统一汇总、统一批复。内外统筹,指的是北京市采购办与局预算处共同布置政府采购预算、基层预算单位编制、一级预算单位初审、业务处室审核、评审中心评审、业务处室批复、审计局监督等。
“我们始终认为,政府采购预算不是一项独立的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也不是采购办一家的事,而是要与局内相关处室、局外监管部门形成合力。”这位负责人说。
预算评审前置
2007年7月,北京市开始在市本级项目中公开政府采购预算。当时,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步之所以能够实现,前提之一是北京市的预算都要经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评审,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科学性有保证。
说到北京市的预算编制,不得不提及他的评审制。北京市投资评审中心从2001年起,对部门预算项目资金实行评审,项目应该给多少钱,评审说了算,不经评审的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北京市全面推行。“评审中心的事先评审,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预算的准确性。依托投资评审手段,进一步实现了政府采购预算做细、做实、做准。这就是所谓的三个手段之一。”这位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依托的还有信息化手段和审计监督手段。结合北京市金财工程的建设,北京市目前已形成覆盖市级163个一级预算单位、1367个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信息资源系统,以此为依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实现了全过程监控。而每年的审计监督,也是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全、细、实、准全面开花
政府采购的节支率究竟是多少才算合理?这位负责人没有给出答案。她认为,这个数字是10%或是5%并不重要,“重要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背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质量是否真的提高了。”这位负责人说,“目前,我们已经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全、细、实、准’的四个目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实现了没有,以及实现这些目标之后给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带来的益处。”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观点,一年前北京市决定不再下达计划数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政府采购预算围绕采购目录编“全”的基础之上的;公开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增强采购透明度,也非冒然之举,而是建立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准”的基础之上的。同时,通过“细”编预算,采购人普遍提早运作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采购效率显著提高;为了实现做“实”预算,采购人在提出项目需求时,必须向代理机构提供评审中心的评审报告,且必须与评审报告一致,有效防止了预算与执行的“两张皮”。
政府采购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政府采购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或“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广东:高节支率源于好制度
下一篇:如何提高政府采购节支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