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品味广州亚运“中国味”

作者:王 巍 发布于:2010-11-29 13:42:0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召开过程中,通过政府采购手段让民族品牌大放异彩仅仅是一个方面,亚组委还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让本届亚运会“中国味”十足。比如,在亚运会的7个高级合作伙伴中,有6个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在亚运会6个合作伙伴中,有5个来自中国内地,另外一个品牌为“台湾啤酒”,是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售的啤酒品牌。可以说,第16届亚运会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除此之外,借亚洲最重大、最负盛名的体育赛事来传播中国自主品牌、展示民族制造风采与理念,被亚组委时刻铭记。他们通过7年多的努力,把与亚运有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打造成展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舞台,点点滴滴无不彰显中国国力的强盛、广东省实力的雄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广东人民对体育精神的崇尚和奉献。

  衣:本土企业展现服装制造优势

  9月19日,由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颁奖仪式礼仪培训服装采购项目宣告结束,深圳市鹏雁动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赢得了这次为亚运会服务的机会。在过去的一年多,类似的亚运会服装采购项目一直在进行当中,采购内容包括火炬传递服装、志愿者服装、官员服装、升旗手服装以及礼仪服装等。

  亚组委负责服装采购的梁小姐表示,几乎所有项目的中标供应商都是国内企业。对此,她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的服装制造工艺和技术在世界上都是久负盛名且极具竞争力的,广东省内的服装制造企业更是实力雄厚。”提起本次亚运会服装采购为广东本土企业创造了大量展示自我的机会,梁小姐颇有感触,“这些企业早已准备好了,机会只青睐有准备、有实力的人。”

  据悉,亚运服装不仅仅是中国制造,其设计也无不凸显中国元素。比如,亚运正装的设计理念源于岭南画派,突出“活力广州绿色亚运”的主题。在色彩上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蕴含的“海水蓝”和“绿色亚运”相结合,融合满洲窗、大海、花城、羊城等元素,彰显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注重面料的天然性和高科技性的同时,突出环保与穿着的舒适性,使其能适合广州11月的天气。

  食:征集餐饮服务评审专家

  2009年2月13日,亚组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告--征集第16届亚运会餐饮服务商采购评审专家。负责此事的亚组委工作人员李凯表示,亚运餐饮服务在亚运会整体运行中占有重要位置,确保亚运会餐饮服务安全、高质、高效运作是亚组委的首要工作之一。在这次评审专家征集中,亚组委希望能够选择出餐饮菜单及成本核算专家3人、餐饮项目运营管理专家5人、餐饮工程设备专家3人、食品采购与食品物流专家3人、餐饮财务专家6人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组建第16届亚运会餐饮服务商采购评审专家组。

  专家的评判过程是严格的,它参照了《广州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要求专家必须具备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协会、中国烹饪协会所颁发的国家级烹饪餐饮服务职业资格认证或其他同等认证。

  在这之后,承办亚运赛事的各个体育赛场纷纷开始采购餐饮服务商。如今年6月,广州花都体育场团队发出了政府采购公告,今年9月东莞分赛区场馆也发出了政府采购公告……

  广州亚运会餐饮项目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这一届亚运会中国菜所占比例是60%,而其中又有四成是粤菜,中国的饮食文化借此机会得到大力弘扬。

  与此同时,亚运会给广州市餐饮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也是难以估量的。据悉,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打造了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美食街,改造提升了一批中心城区美食街,如白云大道美食长廊、珠江两岸岭南风情酒吧街等,迎接来自于亚洲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游客。

  住:招标“亚运要求”编制工作

  提起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住”,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仅与亚运会有关的建设招标,范围就包括赛事场馆、运动员村、媒体村、赛事场馆配套建筑以及各种建筑的装饰装修或老场馆的修缮改造等。

  据悉,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和亚运村投资共约6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建和维修场馆共约40亿元,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亚运村修建约20亿元,通过社会融资解决,赛后用作商品房经营出售。这些项目的规模、建设方案、选址等初步规划于2006年11月16日通过了专家论证会,2006年年内将完成相关的审批工作,2007年的第二季度就开始对单体项目进行招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所有场馆建设都标准明确、高度符合亚运赛事承办要求,亚组委还特意对亚运场馆建设的“亚运要求”编制工作进行了招标。“亚运要求”就是指全面达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亚奥理事会(OCA)、亚洲残奥委员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亚洲体育单项协会、亚组委等相关机构对亚运场馆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并充分体现广州亚运会的理念,同时考虑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同时,“亚运要求”还应该能够指导场馆建设项目在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等一系列阶段的工作,确保场馆在功能、规模、安保、媒体、器材设备、交通组织及赛后合理化利用等方面满足41个比赛项目的比赛及训练的要求。亚组委明确表示,“亚运要求”编制经费来源于财政资金,因此该项目操作完全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要求,最终经亚奥理事会(OCA)、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和亚洲体育单项协会审批和认可的“亚运要求”,是亚运会41个亚运比赛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场馆(约88个)的建设指南。

  行:自主建设BRT 防治交通拥堵

  2月10日,广州中山大道BRT经自主设计建设准时开通,在随后的时间里,全线客流量连续刷新纪录,运行满百日之时已达96万人次。中山大道是广州最堵的路段之一,亚运会能否成功举办,交通情况影响重大。在BRT开通之前,市民普遍对此表示担忧--在原本很堵的路段中间加开公交专用线路岂不是堵上添堵?但事实证明,BRT的开通不但排除了市民的担忧,还使这一路段变为最畅通公交线路之一。

  2009年7月8日 ,BRT试验项目东段、四段正式开始招标选择建设单位,项目共分4个标段,其中3个标段预计发包价为1500万元,另一标段预计发包价为1100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建设,BRT终于通车了。

  其实,广州从成功申亚的那一刻起,就庄严地向全亚洲许下一个诺言:到亚运举办之时,由8条线路、148座车站、235.7公里组成的地铁轨道交通网,将覆盖80%以上的亚运比赛场馆,全力为亚运提速。城市高快速路网连通珠三角,海陆空全方位服务亚运来宾。

  事实证明,广州做到了。广州多年来以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借亚运会的契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个海陆空、多层次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日渐成形:广佛地铁一开通,广州、佛山两城瞬间“零距离接触”;白云国际机场年起降架次达30.9万架,旅客年吞吐量达3704.9万人次,成为我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城市“治堵”,天河地区主要道路排队的“长龙”缩短了48%,高峰期车速提升11%……亚运会让广州的道路更宽、车辆更快、交通更好。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