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话

作者:万玉涛 发布于:2010-09-30 10:41:3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第二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将于10月15~16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以“新趋势、新学科、新职业”为主题  

  日前,记者从中央财经大学了解到,由中央财经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将于10月15~16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据此次论坛的主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公共采购法国际合作项目主任、中国公共采购研究所所长曹富国介绍,中央财经大学于2008年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次公共采购国际论坛。来自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国际组织、国内外高校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首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会议优秀论文集已经作为首卷《中国公共采购法评论》的主要内容公开出版。2010年第二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主办方早在今年年初就在全球范围内向公共采购专家学者发出会议选题征集邀请,并已经收到国外论文近30篇,国内论文30多篇。

  在曹富国看来,中国的公共采购法制和学科建设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公共采购法改革和实践经验,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包括中国公共采购诸法之间的协调及未来中国公共采购法的立法模式问题,公共采购职能与组织模式选择问题,公共采购政策功能发挥问题,公共采购救济机制建设、公共采购监管、电子化采购、公共采购绩效及其评估等问题。中国公共采购法治发展正在面临着一些新的环境和课题: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谈判的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公共采购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全球主要公共采购法制刚刚经历了一次改革和现代化过程;中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立法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新的公共采购法律改革也正在酝酿之中。

  “这些典型领域的发展为公共采购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相对滞后。根据十多年来专注于公共采购领域研究的观察,在国内公共采购共同体内,观点不可谓不多,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的基础,那些真知灼见也很难成为共识。国内公共采购有关学科建设也刚刚起步,不能适应我国公共采购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曹富国说,“我们发起申请公共采购法教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可持续的公共采购法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我们发起举办公共采购国际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交流和对话’,并希望借此促进形成更多共识,促进政策和实践的更好发展。”

  曹富国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介绍,本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将设公共采购法发展与改革的趋势、公共采购新兴学科与新兴职业共同体在国内外的发展两个全会,及12个热点专题论坛。专题论坛包括公共采购体制创新与治理、公共采购职能及组织选择、电子化采购及规制、公共采购救济制度、GPA发展及中国加入GAP、国防采购、支持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公共采购政策功能、公共采购与绿色供应链建设及可持续采购、公共采购作为新学科建设与公共采购新职业共同体的发展、以及公共采购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等专题。

  记者在中央财经大学了解到,本届论坛除了邀请国内公共采购的专家、学者、官员、实务工作者外,还邀请了英国、丹麦、意大利、德国、荷兰、波兰、捷克、马来西亚、美国、以色列、韩国、日本、阿根廷、俄罗斯、南非、蒙古、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联合国、WTO、国际发展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英国特许采购与供应协会等组织的公共采购高级专家以及知名公共采购法教授和研究者参与讨论,论坛规模约150人。届时,60余位嘉宾将进行论坛主题发言及评论,研讨当前我国、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范围内公共采购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公共采购新学科建设、公共采购新职业组织发展。

  据了解,作为主办方的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国公共采购教学研究的领先者之一,拥有在法学、财政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领域从事公共采购研究的国内知名学者,承担了数十项有关公共采购的国际和国内研究项目、广泛参与了公共采购的国际和国内立法工作,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提供了大量决策咨询。中央财经大学目前已经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公共采购学科与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公共采购博士生研究项目(博士生研究方向、全国博士生研讨会、博士生专题课程)、硕士生研究项目(中国公共采购法研究、公共采购法高级研究课程、公共采购法律硕士课程)和本科专业课程(公共采购管理、公共采购法概论)。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