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政采“三权”分离 完善监管机制
来自淮南市相关部门的20余位代表参加了《政府采购信息报》专题报道组的调研工作会议并畅所欲言。 摄影/王新燕
淮南是个有着240万人口的市级城市,包含了市辖5区1县、1个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及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值得提的是,该市财政收入70%以上的份额都与煤炭这个词相联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监督管理已经实现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淮南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科长沈维玲告诉记者,“在省厅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结合淮南市自身的特点着重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搭建电子化工作平台以及规范预算编制等多方面下手,合理保证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切实实现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目标。”
“三权”分离 规范监管职能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淮南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采购的监督制约机制。
据了解,淮南市实现了政府采购“三权”分离机制:采购人有采购项目的使用权,没有采购权和采购资金支付权;集中采购机构有采购项目的采购权,没有使用权和资金支付权;财政部门有采购项目的资金支付权,没有采购权和使用权。
除此之外,在招标活动中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现场监督,重大招标项目聘请公证处现场公证,也是淮南市多年来一直坚持阳光采购的一条原则。
“坚持阳光操作,及时通过互联网公布采购信息,确保政府采购竞争的充分性。一直都是我市政府采购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注重发挥专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政府采购评审工作质量。“统一条件、分级管理、随机抽取、管用分离’的原则也是我市政采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沈维玲说。
据了解,目前淮南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已征集到各行业的技术专家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5人,中级及其他职称、资格的45人。
搭建电子化采购平台
“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成为省级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试点之一。”沈维玲介绍,淮南市政府采购的工作亮点,当首推政府采购电子化工作。
据了解,政府采购计划管理是按照省财政厅的政府采购计划管理模式,其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网上查询、申报、审核系统”,通过“政府采购计划网上申请、批复系统”模块进行采购计划的申报,实行网上采购。除此之外,淮南市还自行开发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实行网上采购。
据记者了解,2004年,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没有设置地级市分网的情况下,淮南市委托信息中心开发市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披露各类政府采购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具体采购项目进行网上采购的设想。”淮南市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对办公设备、汽车等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采购项目,正式实施网上采购。
据介绍,网上采购是由市政府采购中心根据采购计划,通过平台发布采购信息,任何经登记注册的供应商都可直接在系统内报价,系统按价格优先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目前,在市政府采购中心登记注册的网上供应商已达64家,门类涉及办公设备、汽车、电器等。
2009年,市政府采购中心完成网上采购项目168项、成交金额2030.26万元,占中心整个采购规模的三分之一。
另外,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电子化也是淮南市电子化工作平台的又一大亮点。据记者了解,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方式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专户支付为辅,对不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通过网上银行支付给供应商;政府采购专户账务处理则通过接入国库科“志诚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设置政府采购专户核算账号,实行电子化记账。“此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及充分竞争。”沈维玲说。
规范采购预算编制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努力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淮南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积极配合局预算编制办公室,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规范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通知》,为提升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们将在近期对目前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作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将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作好《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在执行工作层面上的衔接,争取在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共同破解工程项目实行政府采购的难题。”沈维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