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广东汕头:10年规模增长18倍

作者:王巍 发布于:2010-06-22 15:50:1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汕头市常务副市长郑人豪在汕头是政府采购平台上线试运行会议上讲话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规范则是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作为把市场与政府紧密联系起来的“特殊纽带”,政府采购制度既立足于促进市场竞争,也必须满足规范运行的基本要求。因此,竞争与规范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须臾不可偏离的生命线。广东省汕头市的政府采购工作,正是紧紧抓住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这两大生命线,在南海之滨创造出了可喜的成绩。

  汕头市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始于2000年,从当年的1761万元规模起步,汕头市带着全市采购规模连增18.11倍、总数达到3.44亿元的成绩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个年头。在汕头政采工作者眼里,政府采购不仅仅是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载体,还是促进公平竞争、维护规范运行以及为经济发展助力的重要手段。

  竞争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是宝贵的,每一块钱都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上。”这是汕头人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最初认识。以汕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孙光辉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人豪为代表的汕头市领导给予政府采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听取政府采购工作汇报并做出相应指示。汕头人认为,一系列竞争方式的引入,彻底改变了原来采购人和供应商一对一的传统采购模式,不仅资金节约了,采购的效果也更好。这种模式是广东人、汕头人所乐于接受的。

  的确,广东人讲求实效,政府采购就用制度的优越性把实效带给了广东,带给了汕头。在汕头的政府采购行为中,竞争无处不在,资金节约成效显著。比如说,采购人如果想在协议供货范围内选购产品,必须找到3家以上供应商进行二次竞价,不可直接采购。以计算机为例,预算金额在2万~10万元以及10万~20万元范围内的,供应商二次报价的最高限价标准要分别在大批量采购优惠价基础上下浮2%和4%。为了防止协议供货商哄抬价格,汕头市财政局允许非协议供货商参与竞价。这是汕头市纪委书记孙光辉和监察局长许景峰听取财政局汇报后敲定的,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汕头市采取有力措施力促竞争,即使达不到公开招标的项目,也尽量不采用简单询价方式,必须引入竞争性谈判。前段时间,汕头市港口管理局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预算金额为1000万元,在5家颇具实力的国有大公司激烈竞争下,经多轮谈判,以650万元成交,节约350万元,节约率35%。



汕头市政府采购平台上线试运行会议现场
 

  对于采购人宣称的“涉密项目”,汕头市财政局也不轻易放过。为做好涉密项目采购,汕头市财政局与保密部门联系沟通,共同研究,确定所有涉密项目必须书面上报保密部门审核定密,没有经过保密部门审核认定的项目一律按政采规定进行,有效堵塞了采购人规避政府采购的漏洞。

  汕头市多措并举着力打造阳光效益型政府采购的做法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肯定,其工作经验被汕头市委作为典型上报给了广东省委办公厅和中央办公厅秘书局。

  规范彰显政采制度优势

  “规范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生命线。”这是汕头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官惠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心里装的更多的是如何在规范采购的前提下出成效。他认为,规范是一切采购行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今,这种意识已经深深烙在汕头市财政局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心中。

  在对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中,汕头市财政局要求所有代理机构建立岗位职能交叉、具有相互监督功能的内部管理制度,还规定代理机构要对每个采购活动实行全过程录音、录相并刻录光盘存档备查。

  为加强对采购人的监管,汕头市财政局明确,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只能有一名采购人代表,且对其进行特别提示,要求其不得干扰评审过程。在评审过程中,财政局还要求所有通讯工具一律关机、统一收藏并由专人集中管理,在评审现场也加装了手机信号屏蔽系统。

  对于评审专家,汕头财政局通过网上公开征集、主动上门邀请等多种方式征集了400多名专家,停止了人工通知专家的“土办法”,实行专家网上注册,启用语音自动拨号通知专家系统,限定在评审开始前半小时内由汕头市政府采购中心抽取人员和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监督人员同时插入密钥才能打印出参评专家名单,确保评审专家名单保密。

  “有了规范,才能谈成果,就如同打牢了地基建筑物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这条路上,汕头一定会越做越深,越走越远。”汕头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谷元新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