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山西第二期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招标5月进行

作者:刘卫琰 发布于:2008-04-28 09:59:5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山西省第二期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项目采购将于今年5月拉开帷幕。在4月17日举行的山西省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上,《山西省2008年度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亮相,广泛征求全省省市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操作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为新一期的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采购工作做准备。

充分尝到联动甜头

  山西省第二期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将在总结第一期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回首第一期的工作,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赵建新告诉记者:“从当前的统计数据看,第一期的执行效果令人满意,供货的价格进一步降低。”据调查,基本上所有车型的协议供货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

  从2007年12月的统计数据来看,该月协议供货的总金额为731.27万元,与市场销售金额相比,共节约资金23.55万元。在价格下降的同时,供应商的服务也更加完善,送货期基本都控制在3~4天,最长也没有超过一周。“实行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最大的优势还不仅于此,最重要的是,该种采购模式解决了指定品牌的问题,防止了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了公务车采购市场。”赵建新说。

  据了解,此前公务车采购,采购人指定品牌的现象难以解决,同时,有些厂家,为了保证本品牌车辆中标,调动代理商围标,各家代理商轮流“坐庄”中标。“实行协议供货全省联动之后,多厂家入围,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赵建新欣慰地说,采购人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围标的现象也得到了遏制,“可谓一箭双雕”。

地市执行存在问题

  虽然成绩辉煌,但是,山西省第一期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地市在执行采购结果时,还有一些障碍。有些采购中心的负责人反映,第一期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入围车辆规格较高,低端车辆品牌较少,特别是10万元以下的品牌和皮卡车,而地市对这些车辆的需求量却相对较大,如果今年能够进一步增加入围的车型将能够给采购人更大的选择空间。

  除了低端车辆入围品牌较少之外,长治市财政局采购办主任蒋高升还表示,跨区域购车也是一个“麻烦事”。由于有些品牌在当地没有代理商,所购车辆需要从临近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购买,原本价格很低的车辆加上运费,价格又上去了。这就违背了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降低价格的初衷。大同市财政局采购办主任刘建国表示,除了跨区域供货的问题外,后续管理也需进一步强化,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站的更新,提高更新速度,提高网上价格的可参考性。

  据了解,第一期公务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时,在车辆信息发生变动后,省级采购中心主要通过传真通知各地政府采购中心,“信息的确存在滞后的问题”,并且,入围品牌车型的相关信息均用数字和字母表示,也存在信息不明确的问题。

针对问题寻找对策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均一一记录,并将尽快修改《方案》,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赵建新透露。

  针对低端品牌车辆入围供应商较少的情况,赵建新表示,一是扩展项目包,由原来12包括扩展到14包,侧重考虑低端车,在越野车中增加15万元以下车型两包,在微型面包车和轻型客货车(皮卡车)中放宽价位限制,增加入围品牌和数量,为偏远山区和县乡用车单位提供更大的选择性。二是进一步增加入围品牌的比率,并准备和当前市场上主要汽车品牌厂家进行沟通,力争在合理的情况下保证所有的品牌全部入围,其所生产的符合该包项条件的所有车型全部入围,无论是现有车型还是新推出车型,从而为各个地市采购人提供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

  针对经销商履约管理薄弱的问题,赵建新透露,一是将在合同管理上增设各级政府采购中心与汽车经销商签订协议环节,进一步规范汽车经销商销售以及售后行为;二是在保证金约束上,侧重强调经销商的责任,并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向各级政府采购中心缴纳履约保证金,严把售后关。

  对于如何解决跨区域购车的问题,赵建新表示:“我们在制作《方案》时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方案》规定,投标供应商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推荐包括各市在内的汽车代理商,并且在评标时,投标供应商的服务承诺、公车保证措施、供货期以及全省销售和维修网点分布情况的将占一定的权重。

  为了解决价格信息不及时,供应商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决定尽快建立公务车辆协议供货商品库,入围品牌、车型、价格、配备、颜色等信息均入库,并公布在山西省政府采购网和山西省政府采购中心即将建成的网站上,并及时更新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明确的问题。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