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完成灭鼠药品和玉米螟防治产品采购 将惠及全省1500万亩农田
作者:万玉涛 李国庆 发布于:2008-04-22 15:57:3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项目实施后,通过灭鼠和生物防治玉米螟,预计可以挽回粮食产量4亿公斤,增加产值5.2亿元。”4月14日,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完成“吉林省农田灭鼠药品及生物防治玉米螟蜂卡和菌粉”的竞争性谈判采购后,有关专家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据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项目负责人徐微微介绍,由于生物防玉米螟有时间限制,和作物生长周期有联系,为了保证全省农民能适时投放鼠药和生物防螟,所以这个惠及全省1500万亩农田、涉及采购预算1700万元的项目,经吉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最终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采用的虽然是竞争性谈判方式,但我们投入的精力一点也不比公开招标的少。”徐微微如是说。
多次沟通 避免不合理要求
“鼠害,人们对它的了解较多,玉米螟却很少引起人们重视。事实上,它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也不容忽视。”据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王琦介绍,玉米螟严重发生的年份,可使玉米产量损失达20%左右。它已经成为危害吉林省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因此,这个项目的采购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据徐微微介绍,对灭鼠药及生物防治药品实施集中采购,该中心是第一次组织。很多企业对政府采购的程序和规范都不了解,给采购中心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我们和采购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调,有时我们的经办人午饭都顾不上吃。”徐微微如是说。
为了避免因为限制性条款排斥潜在的供应商,采购中心多次与采购人沟通协调,确定采购标准和资格条件,保证真正做到公平竞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采购中心还多次咨询了农业方面的专家,了解哪些资格是必须的,哪些要求没有必要,哪些规定不合理等。如刚开始的时候,采购人要求鼠药产品需提供国家经贸委核发的生产许可证。该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了解到经贸委已经不存在、很多供应商都可能不具备该证,积极与采购单位沟通后取消了这一要求;原来还要求国家公安部剧毒品治安合格证,但了解到很多鼠药现在已经属于无毒产品不需要该证后,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也及时和采购单位进行协调修改,发了变更文件;针对供应商对政府集中采购程序不了解,采购中心项目经办人热情接待电话咨询和来人询问,耐心解释政府采购的程序。
合理分包 确定7家供应商
据了解,此次采购共分为五个包:农区统一灭鼠药包括500吨0.005%溴敌隆玉米渣毒饵(第一包)、300吨0.05%敌鼠钠盐玉米渣毒饵(第二包)和200吨0.005%溴鼠灵玉米渣毒饵(第三包);生物防治玉米螟包括40.5万帘省标一级赤眼蜂卵(第四包)和133.33吨25亿/克白僵菌粉(第五包)。
据参与该项目采购的于涛介绍,此次采购的产品质量标准属于国家标准,供应商参与谈判的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省标准就能满足要求。在注册资金方面提出“500万元以上”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此次采购的量比较大;另一方面是避免小作坊和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参与进来,最终影响采购质量、影响灭鼠,进而影响农民增收。
据介绍,此次鼠药采购,确定在吉林全省粮食主产区和鼠害重发区7个地区的24个县,共计500万亩玉米和大豆等旱田作物和50万户农舍投放。生物防治玉米螟根据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域布局和玉米螟发生趋势,主要在玉米主产区的7个市州的26个县市区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800万亩,白僵菌封垛控制玉米螟200万亩农田投放。经过谈判小组的认真评审,最终,五个包确定了7家成交商,成交金额合计为1349万元。
规范操作 专家表示政采很必要
“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公正和透明,采购中心聘请了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和省纪委的监督员进行了全程监督。”据于涛介绍,为了保证采购质量,更好地支持全省惠农项目,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在竞争性谈判中,始终保持与吉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沟通,有问题就当场请示。如在资格审查中,发现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时,按道理应该重新组织谈判,但考虑到农民的紧急需求,采购中心根据该省有关文件的规定,谈判现场便请示了采购办,直接批准变更采购方式,事后补办手续,为农民灭鼠和防螟赢得了宝贵时间。
对于采购结果,采购单位非常满意。采购人代表说:“圆满高效地完成了采购任务,保证了全省灭鼠和防治玉米螟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对省政府关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要求的最好贯彻,广大农民将在此项目上享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大代表、纪检监督员和专家也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竞争性谈判结束后,有专家反映说:“开始时,觉得政府采购没必要,通过这个项目,对政府采购加深了认识,实行政府采购真的很有必要。”该专家表示,采购中心组织谈判程序规范,业务熟练,采购结果圆满,有效保证了惠农工程真正惠及农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