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协议供货:规模采购显成效

作者:杨大威 发布于:2008-01-22 15:57:0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3年6月5日,中央单位计算机实行第一期协议供货,拉开了协议供货的序幕,也把“协议供货”这个名词带到了大江南北。5年来,各地陆续实行协议供货,而且对协议供货的操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从最初很多地方希望提高采购效率,到后来采取措施,既要效率,又要优惠价格,再到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协议供货电子化操作……“协议供货”之花在各地政府采购人的精心“浇灌”下,正绽放得愈发美丽。

周期式采购提高效率

  协议供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长的历史。它是指大宗标准化商品的采购者和供应商通过长期商业往来,形成了比较可靠的商业信用基础,采购者同意和供应商通过协议,达成长期供货合同,为此建立了此种采购形式。在供货合同中,规定了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供货期限、付款方式、索赔等条款。
 
  目前在我国,协议供货主要是针对大宗的、相对标准化的通用类物品等,周期从3个月到2年不等。由于协议供货制将本地区的零星采购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采购数量,从而对广大供应商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促进充分竞争。同时也减少了供应商的销售成本。如果每一个需要产品的用户都独自采用政府采购的其他采购方式来进行采购,那么所有的供应商都将疲于奔命,买类似的标书,奔跑在不同的开标地点。这样一来,高额的销售成本给供应商带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的丁焕利介绍说,协议供货带来的采购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以常州为例,在实行协议供货之前,一年中仅电脑采购就搞了300多次,既增加了供应商的投标成本,又给采购中心的操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而实行了协议供货之后,效率大大提高,一年一两次协议供货就可以把电脑等办公用品的采购解决了。

高效同时保证低价

  协议供货把零星的采购集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可以促使供应商提供最优惠的价格。但由于协议供货周期相对较长,而协议供货的项目,特别是IT类产品,价格变动较大,致使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协议供货过程中协议供货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情况,“协议供货价格虚高”的说法在业内一直流传。而针对这种情况,各地不断探索,在控制协议供货价格方面探索出不少有效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在协议供货工作中,采取了“二次竞价”的方法,将网上询价应用到协议供货采购上。首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合格的协议供应商,当采购具体项目时,所需产品的协议供货商通过采购中心的网上报价系统报价,在满足产品所要求的技术规格、性能和售后服务的前提下,由采购人按价格优先、同等价格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中标供应商,即最低价格中标。

  不少地方实行了对协议供货价格的立体监管,即要求协议供货供应商定期更新价格,同时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协议供货价格进行检查。如陕西省规定每月13~15日,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空调设备生产的厂商向采购中心报送一次价格调整情况。当期协议产品价格没有调整的生产厂商也应书面说明。如发现有3次未按时报送者,采购中心将报请采购管理处停止拨付该产品的合同款项,必要时取消该品牌的协议供货资格。而青岛市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则是重视和纪检、监查等部门联合,对协议供货价格进行后期集中检查。

全省联动渐成主流

  当协议供货在各地迅速开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基层由于供应商、代理商有限,协议供货中很容易出现竞争不充分、价格高等现象。于是,一种新的协议供货方式——“全省联动”开始浮出水面。
 
  浙江省是最早开始全省联动的,联动的主要品目为IT产品,江西最早进行服务类项目中的车辆保险全省联动,而2005年末进行的江苏省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则对一直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的汽车全省联动进行了尝试,效果十分理想。目前,江苏、浙江、山西、河南都进行了汽车协议供货的全省联动,即采购由省一级集采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完成,采购结果全省各地共同执行。

  山西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赵建新表示,通过这种全省联动的方式,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形成充分竞争。同时,山西在协议供货中规定必须是厂商直接来投标、报价格,这样就大大控制了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基层购买公务车的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2007年底,河南省首次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项目又有新突破,即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操作。从标书购买到投标、评标,全部用电子化方式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的透明度,在政府采购探索中有了新的突破。湖南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邓东亮表示,通过电子化,可以消除部门间的壁垒,杜绝暗箱操作,可以推动协议供货更加顺利、完善地进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