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尽采 预算支付“两头”护航
近年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持续增长,1998年至2006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68.1%。“采购规模的持续增长,为政府采购规模效应的发挥奠定了基础”,业内专家认为。政府采购规模如何扩大,各地是怎么实现的?
从预算入手 应采尽采
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看来,“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内。相比国外政府采购规模,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之初,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在当前,对很多地方来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仍是工作的首要任务,应通过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科学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和采购品种。
以往,“下达计划数”的方法为扩大规模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政府采购观念的深入,这种方式已逐渐失去作用。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财政局不再向各区县下达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数,只要求通过集中采购目录的“应采尽采”来确保政府采购规模的稳步上升。
在扩大采购规模上,集中采购目录的编制工作发挥着巨大作用。各地可以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操作部门的能力,逐步“滚雪球”,扩大采购项目的“盘子”。
会议饭店实行定点采购始于2007年3月,在这之后除中央级政府采购项目外,全国绝大部分地方也已将出差、培训、会议饭店定点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容”。
从政府采购执行几年来的统计看,货物类采购呈稳定增长态势,工程类、服务类采购的增长则比较迅速。有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工程类采购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服务类采购比上年同期增长38.1%。除汽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统一购置保险、会议定点等已经实行了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形式外,不少地区还将公务机票购买、信息网络开发和咨询、法律及会计财务咨询、物业管理、职工素质培训、公共场所绿化养护等服务类采购项目都纳入了政府采购。
这些项目具备纳入条件,该如何纳入?杭州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在政府采购预算“一上”、“一下”期间,将预算逐条过滤,对采购单位列为非政府采购项目的一万多条记录仔细核查,调出一千多条记录,分别将其列入集中或分散采购项目中,纠正各种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杭州市政府采购办公室的做法为各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做了表率。
集中支付 保驾护航
“没有预算,采购人想买还是会买……”一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语气中透出几许无奈。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是否无法制止采购人规避政府采购?办法还是有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集中支付便是防止规避政府采购的“必杀计”。
政府采购是集中支付实行的有效形式,集中支付是政府采购实行的有力保证。在“老财政”的眼中,这两句话最能反映二者的关系。
到目前,全国50%以上的市县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从事集中支付的人员,在熟知集中支付制度、资金运行制度、各项报销制度、记账制度的同时,还要知道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是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界限,《政府采购目录》包括哪些内容,定点采购的类别、种类等,还要审核《采购资金支付申请表》是否已由采购管理部门审核、相符才能予以支付,否则,拒付。财政部门完全可以运用手中的财政管理权加强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惩治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
一手抓源头,一手抓支付,实现政府采购规模的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不再是难事。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多方下手 专项资金“入笼”提速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