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采助环渤海经济圈快马扬鞭

作者:罗瞻 发布于:2008-01-03 15:27:3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作为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为了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其区域内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高其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同时也为了确保奥运期间,经济圈内的帆船等赛事顺利进行,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受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委托,按照中国气象局具体的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于近日顺利组织招标了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

建立有效的灾害预测体系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整个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地区涉及到山东、辽宁、大连、河北、天津等地,各地互相协作,形成了多位一体的气象预测体系。

  据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招标共分为4个标包,已于日前开标。其项目内容包括海岛、岸基自动气象站设备、大风塔、风廓线雷达、船舶自动气象站、浮标站等多种陆地和海上先进气象监测设备。将分别由天津天仪集团仪表有限公司、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设备提供与建设。
 
  通过此次项目的设备添置,再加上各气象单位更新改造后的固有海洋天气警报发布设施,今后无论是从监测技术还是监测范围都将实现巨大的飞跃,从而满足环渤海经济圈周边海洋气象台站海洋气象预报产品的发布需要,提供安全生产气象服务保障。

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就是能够对环渤海经济圈内所有的气象单位的资源和技术成果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确保气象服务更加全面和精准。

  记者从山东省石岛国家气象观测站了解到,按照中国气象局《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等到此次设备采购配备之后,该气象单位将完成海上天气预警发布系统的建设。今后,建成后的预警发布系统将利用短波发射形式,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路并发体制的发送模式,通过频域纠错软判决、R-S编解码等措施,克服短波发射干扰因素多、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和扩散的影响,其传输覆盖半径可达到1000公里以上,能为该地区海上渔业生产和海上交通运输提供安全生产的保障。

  另据介绍,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奥运会,特别是在青岛举行的帆船项目,当地气象部门对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更是格外重视。“不仅是提供气象服务,对于重要赛事,重要经济活动,这个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地气象部门介绍。

服务培训明确要求

  “设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是一方面,能够保证气象工作者熟练操作,转化成实际效果才是更重要的”,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因此,这次招标也充分考虑了投标人需要对采购单位实行的技术培训与设备售后服务。

  据采购中心相关人员介绍,4个标包因为其装配地点不同,使用范围不同,而且各地的原有配套设施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招标文件中,每个标包都进行独立的阐述,根据采购单位的具体需求一一做出要求。

  “基本上所有标包我们都要求供应商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并需对使用单位的人员组织培训,培训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培训资料,其中包括使用说明、工作原理图、线路图、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安装调试方法和维修指南等。其培训结果至少实现使用单位的人员能真正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并能进行一般故障的排除。”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