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为孙中山宋庆龄文物采购一个“家”

作者:王巍 发布于:2007-07-24 15:39:4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我们要给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的遗物建一个舒适的‘家’。”近日,宋庆龄故居文物库及附属用房工程(施工)招标采购正式启动。谈起这个工程,文物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玉才略显激动地说了上面的话。

  肖玉才的激动源于该项目的一波三折。早在2001年,宋庆龄故居文物库工程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动工。6年后的今天,文物库工程终于要破土动工了。不久的将来,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的部分遗物将彻底告别堆放的历史,得以妥善的存放、安置,供后人瞻仰。“文物库的建设通过政府采购来运作,能够保证公开、公正、透明并且确保质量,能够让文物库不辱使命。”肖玉才说。

大量文物“回归”

  北京后海北沿46号是溥仪生父醇亲王王府花园,在这座花园的西隅,坐落着一栋由我国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设计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了16余年的地方。1981年,宋庆龄在此去世。考虑到她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贡献,我国于1982年将故居向公众开放,供后人瞻仰、缅怀、学习。



宋庆龄故居。

  “20多年来,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的后人及生前好友多次前来瞻仰、缅怀,他们赠送了一些两位先生的遗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多年来也动用各方力量在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地搜集两位先生的生前所用。如今,大量的遗物已经‘回归’祖国,它们是国家、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些成绩让肖玉才自豪,同时也让他产生了忧虑,“遗物搜集回来之后,如何存放成了我们最大的困扰。文物的存放讲究科学、合理、恒温、恒湿。可是,故居连存放遗物的地方都没有,又哪来合适的存放条件呢?”

文物库建设纳入政采

  宋庆龄故居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的一些遗物理应得到妥善存放,于是建设一个文物存放库的想法被提出。今年,这一项目正式提上了日程,2809万元的采购资金落实,文物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4179平方米的建筑于5月29日奠基。至此,文物库工程的建设真正走上了轨道。由于工程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还成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重点建设项目。



新建的文物库将与故居“比邻而居”,相互辉映。

  “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新建,在国内并不多见。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建设,更让我们放心。”肖玉才说。为了保证项目规范运作,文物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工程委托给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操作

  据介绍,宋庆龄故居的货物、服务采购早已走上政府采购的道路,但是故居开放以来的几次修缮与建设,都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之前,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对故居内新建工程进行采购,还是头一遭。

资质要求宽严结合

  文物工程施工建设与普通建筑的施工不同,它对建筑质量要求较高,除了对建筑的内部环境有着不同寻常的要求外,建筑施工时还不能对周围的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文物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投标人的资质要求定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以上(含二级)和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及以上资质”。“当初有人建议投标人资质应为一级,但是考虑到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单位仅有17家,不利于更广泛地吸纳供应商参与竞争,况且二级资质也能满足文物库的建设要求,我们还是决定把资质门槛定为二级以上。”肖玉才说。

  虽然投标人资质定为二级以上,但是该工程对项目经理的资质要求却为一级,即“一级项目经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或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投标人的二级资质保证更广泛的竞争,项目经理的一级资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肖玉才解释。

  除此之外,文物库的建设还要求更多地使用环保节能材料,用肖玉才的话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让文物获得新生

  考虑到工程的重要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领导要求纪检部门全程跟踪文物库的招标过程,保证招投标的公正、透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此项目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要根据此项目的采购特点,严把公正、公平关,组织好采购,为国家的文物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对文物库工程的重视,让我们这些宋庆龄故居的管理者感到十分高兴。”肖玉才说,他希望文物库尽早建成,所有文物都得到妥善保管,以便于后人研究、学习和宣传,“文物不能再生。通过政府采购建设的文物库,会让文物获得新的生命,再次焕发青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